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112.第112章 叛逆的老大(1w)

112.第112章 叛逆的老大(1w)(1 / 2)

第112章 叛逆的老大(1w)

能看出来,朱开山对自家老大有很大不满,要不是自己亲儿子,估计弄死的心都有了。

“爹,我看他最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确实老实了不少,也不知道是自己想通了还是怎么着~”朱传仁说。

“不用管他,还是那句话,别给家里惹麻烦,就算是他立了大功了。”

且说朱传文,这小子自打来了魔都,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吸烟土不说,还学会包情人了,有事儿没事儿的出去偷鸡摸狗,把一个纨绔世家子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也就罢了,前世有句话说得好,富二代不创业就算是对家族做贡献了。

吃喝玩乐才能几个钱,一个月1000万管够了吧?一年也才一亿多,可要是学会创业了,那赔的可就不是几个亿了,搞不好家底都得败进去。

这不,最近朱传文洗心革面,决定从头再来,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做出一番成绩来给全家看看,他朱传文不是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当然了,他要是一开始就嚷嚷着要创业,恐怕连家里的狗都得跳出来叫两声,让他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所以他雪学精了,闷声发大财,一面在家里头演老好人,一面在背地里暗戳戳的搞事情。

搞什么事呢?舞厅!

这小子也不算完全意义上的笨蛋,多少还有点子头脑,知道搞发明创造不是自己的专场,弄工厂吧,自己那点小金库又撑不下来。

所以搞什么呢?舞厅!

别说,他这个切入点还挺准,现在魔都可是全国人民瞩目的娱乐中心,对于各种娱乐产业的需求每日剧增,这个时候入场做舞厅绝对有得赚。

但是吧,你说他有智慧有脑子,可偏偏又是个好大喜功,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主,你要是从一个小舞厅开始干,朱传仁绝对高看他一眼。

他偏不,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大的,直接整了个上千平的场地,装修就费了他大半身家,以至于都没钱请人了。

这可如何是好?朱传文脑袋都快抓破了,最终想出一绝招,啥绝招?遇事不决找老婆啊。

要么说人命好不好,就看身边的人就知道。

老朱家有朱传仁这个人杰撑着,他这个小家有鲜儿这个能里能外的女强人撑着,主打的就是个吃软饭、抱大腿。

让他去求老三,他暂时拉不下这个脸,但求鲜儿,他这脸皮要多厚有多厚。

当晚,临睡前,朱传文舔着脸,陪着笑给鲜儿端来洗脚水。

“那个,鲜儿,站了一天,累了吧?来,泡泡脚?”朱传文殷勤的说。

“你什么情况?”鲜儿早就对他没感情了,之所以还在家里住,一是这么多年,大家早都是家人了,就算没有朱传文,朱家老两口也得把鲜儿当闺女看。

“什么什么情况?没啥情况?这不是咱们两口子好久没说说话了,我想着咱们好好聊聊。”

鲜儿瞥了他一眼,冷声道:

“我跟伱没什么可聊的。”

“别啊,之前的事是我不对,但事情都已经这样了,你总生气也不是办法。”

“你的事我管不着,我只希望你别来烦我和孩子。”鲜儿对朱传文没什么好脾气。

“你看你,这小暴脾气,唉,鲜儿,我是真的想跟你好好谈谈。”朱传文认真的说。

鲜儿见他这样,多少有些心软,不过还是没有泡脚,抱着肩说:

“你想聊什么?聊吧?”

朱传文见状,继续陪着笑脸:

“你看哈,是这样,现在家里头除了咱爹咱娘,就连狗都有自己工作,而我呢?老大个人了,要事业没事业,要家庭额,家庭还是有的。”

朱传文下意识秃噜出一句话,差点暴露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做贼心虚似的偷瞄,见鲜儿面无表情,好像没听到似的,他很阿q的松了口气。

其实鲜儿根本没在乎他这句话,因为在她心里也是一样的,这个小家早就散了。

“这个,那个,我就想着吧,想自己做点事情。”

鲜儿现在可是楼外楼的女掌柜,见过的大人物不计其数,各种麻烦也是每天都在上演,早就练就了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

“所以呢?”

“我弄了个舞厅,装修完了,地方很好,就在四马路那边,1000多平,绝对够用,现在就是”

“缺钱?”鲜儿直截了当的说。

“对!嘿嘿,不多,借我50万就够!”

“你可真敢开牙!”鲜儿皮笑肉不笑的说。

“这个,50万是有点多,但对你来说应该不是大数目吧?”朱传文讪笑道。

“你凭什么认为我有50万?你是不是对钱太没概念了?”鲜儿讥讽说。

“楼外楼一年得赚上百万吧?你那么受传仁器重,不得分你几十万?”朱传文大嘴一咧,张口就来。

“你想什么呢?一年上百万那也是三儿的钱,跟我有什么关系?”

“那三儿不得给你分红吗?”

“分啊,跟你有什么关系?”

朱传文突然词穷了,鲜儿说的好有道理,我无从反驳怎么办?

见他挠着头不知所措的模样,鲜儿顿觉失望:

“我的钱你就别惦记了,那是我留给咱们孩子的,你这个当爹的不负责任,我这个当娘的不能不管。”

“俺没有不管,鲜儿,俺是真没办法了才来找你的。”朱传文耷拉着脸说。

“没办法了想起我来了,你那个姘头呢?”鲜儿早就想说这句话了,之前一直憋着没说,现在终于是憋不住了。

“鲜儿,你咋变得这么不讲理了呢?”

“呵呵,你逼得,不用谢!”鲜儿现在可是一肚子话,脑子里全是东西,怼人的话更是张口就来。

朱传文讨了个没趣,气呼呼的离开了。

而他走以后,鲜儿才绷不住眼泪,趴在床上哇哇大哭。

1923年,我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由丑国人奥斯邦设立的“华夏无线电公司”办起来的。

发射电力为五十瓦。

1923年初在魔都开始播音,主要内容是音乐与消息,播音三个月后公司倒闭,电台停播。

同年,美商新界洋行又在魔都创办了第二座广电台,发射电力为五十瓦,也是以播送音乐为主,播音几个月后,因为广播器材销路不好,经费发生困难而停止播。

第三座广播电台是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间创办的,1924年在法租界开始播音,电合呼号为krc,发射电力为一百瓦,以后又增加到二百瓦(另一种说法为二百五十)。

该电台至1929年停止播音,前后播出共五年多。

从1923年美人奥斯邦在创办第一座商业性质的广播电台算起,到1926年自办的广播电台出现为止,这是华夏广播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无线电广播是在无线电传送语言试验成功基础上出现的现代化宣传工具。

1920年11月,丑国第一座向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开始广播。

丑国初期的广播事业是在推销收音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丑国商人为了在华夏推销无线电器材就创办了第一批无线电广播电台。

如果把美商在华夏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与帝国主义的侵略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扩大对华夏侵略的产物。

战后,帝国主义各国重新加紧对华夏的侵略活动,争先恐后地回到华夏市场。

帝国主义输入华夏的商品,1921年达到了三万关两以上,大大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为了推销商品,各国在华夏设立的公司商店数目大大增加了。

作为资本输出的外国银行在战后增加得特别快,帝国主义设立的在华银行,到1926年共有十六个总行,五十个分支行(小本子的尚未统计在内)。

外国在华银行战后还组织了“银行团”,对华夏实行“国际共管”。

他们在华夏办工厂、开矿山、修铁路、搞航运,直接控制了华夏的经济命脉。

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也加紧了对华夏无线电事业的侵略,未经政府同意,私设的用于通讯联络的无线电台数量大大增加,其中尤以丑国为最。

据统计,1921年,丑国在华夏私设无线电合为五座,1925年增加到十八座。

帝国主义列强还积极策划妄图“共管”华夏境内的无线电台。

奥斯邦也是在帝国主义扩大对华夏侵略的情况下跑到魔都的。

当时魔都是帝国主义侵略华夏的经济中心,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1922年12月,奥斯邦来到魔都,企图经商赚钱。

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原来生产的大批用于军事的无线电器材积压起来。

欧美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推销这些废旧器材,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大建无线电台。

奥斯邦看到经营无线电器材可以赚大钱。

但他没有资本,只好找到个华侨富商,湊到了一笔钱,弄到了一批无线电器材,开办了华夏无线电公司,并办起了一座广播电台,通过播送音乐与新闻招揽顾客,推销无电器材。

由于奥斯邦的这座广播电台发射机质量不好,播音不清楚,影响到收音机的销路,生意一直不好。

再加上北洋有个《电信条例》,规定了无线电器材属军用品,未经陆军部批准不能输入我国,也不准外国人在华夏设立无线电电台。

北洋交通部一再指令魔都当局勒令奥斯邦拆除广播设备,停止营业。

奥斯邦的公司勉强支持三个月后宜布倒闭,电台也停止播音。

随后不久美商新孚洋行办的广播电台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开办几个月后就垮台了。

当时外商办广播,主要是为了推销收音机,广播节目也以播送音乐为主。

又因为收音机价钱较高,销路不好,自然很难坚持办下去。

开办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是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创办的广播电台,这座电台共办了五年半的时间。

开洛公司的广播电台是1924年开始播音的,到了这年8月,北洋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允许民间出售和安装无线电接收机。

这样,魔都安装收音机的人便逐渐多起来了。

不过这时能安装收音机的人主要是外国殖民者、官僚买办、富商,一般人是安装不起的。

因为此时收音机价钱很贵,仅仅是一副矿石收音机就要八十多元,而且按照北洋的规定,华夏人安装收音机“应由其同乡委任以上职官一人或六等般实商号二家为之出具证书”。

外国人安装收音机“应由其本国公使或领事或同国籍之殷实商号二家为之证书”,安装真空管收音机每年要交执照费六元,安装矿石收音机每年要交执照费四元。

这样能够安装收音机的人就不多了。

到1928年,魔都地区安装的收音机只有几千架。

开洛公司广播电台创办时听众不多,他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吸引听众,扩大影响。

一是和报社合作,增加新闻节目,如1925年在《申报》馆设一播音室,每日广播新闻两次。

二是邀请名演员到电台播唱节目,如著名京剧演员程大家到魔都时,开洛公司立请他到电合为听众播唱京剧。

三是组织听众点播节目,此时开办听众点播节目是要收费的,只要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点播。

中午与晚上这段时间听众较多价格也比较贵些,因此能够点播节目的大多数是有钱的外国人。

长期以来,大部分点播节目都是由外国人办的听众组织“cba”播音会包办了。

后来,有一些华夏听众也组织了一个“华夏播音协会(bac)”,每天出钱点播节目,但是因为资金不足,无法与外国人竞争。

由于有了两个听众组织竞争点播节目,自然而然地扩大了开洛电台的广播影响。

四是增加商情的报道,使商业系统的听众增多。

开洛公司广播电台虽然千方百计扩大影响,但是因为当时收音机价钱太贵,能买得起收音机的人不多,广播的影响不大,电合的营业不好,最后于1929年10月停止播音了。

华夏人自办广播电台始于1926年。

当时,在冰城建立了我国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

第二年,北洋又先后在津门,京城开办广播电台。

这是最早的一批官办广播电台。

至于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则是1927年魔都新新公司建立的。

不过这个世界,历史将进行扭转,朱传仁暗中出资,成立了一家叫做华夏之声的电台。

为了让电台成功活下去,朱传仁将收音机和旺旺厂进行绑定,消费一定数量的旺旺产品,就能够免费获得一部收音机。

这个措施一出,旺旺厂的销量直线暴涨。

为什么?老百姓还是喜欢占便宜的。

而且让他们一次掏出80块钱买收音机很困难,但一年消费80块钱来买零食,那还叫事儿吗?

可能不知不觉就冒了,但这也算占了便宜,毕竟他们的钱,实打实的吃进了肚子,还能免费得一部收音机,简直占了大便宜了好吗?

然而,他们根本不明白一个道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明。

以为收音机是什么高科技?其实成本低得很。

而且很多东西都是从废旧机器上拆下来的,根本要不了多少钱。

收音机是一种能收到电波运载来的声音的电子机械,发明把信号载在电波上进行电信传输的人是意大利电气技师马可尼。

第一次试验是在1894年,这成为无线电技术的开端。

1906年,美国33岁的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组装了第一个真空管放大器,这种放大器立即就被用来与马可尼的无线电发明相结合,利用无线电传送人的声音,于是产生了收音机。

加拿大人在马萨诸塞州的布兰特罗克建立试验广播台,该台在1906年圣诞节前夕播送了第个广播节目。

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时刻,费森登排了一个包括两节短音乐的朴素节目,接着是一首诗朗诵,然后他自己向听众致以简短的节日问候。

广播被方圆几百英里范围内的无线电操作人员收听到了,他们大为高兴,极为欣赏。

第二年,德·福雷斯特在他的曼哈顿总部开始正规的无线电广播。

广播时,德·福雷斯特只放留声机唱片。

由于当时还没有家用收音机,德福雷斯特的听众只是纽约港船上的无线电操作员。

尽管收音机极为新奇,但并没有一举成功,原因在于当时只有无线电报的爱好者才拥有收音装置第一个设想普及收音机的是大卫·萨尔诺夫。

他是20世纪20年代发展收音机的先驱,后来成为美国无线电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全国广播公司的领导人。

早在1916年,他任美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经理时就预见到,迟早有一天,家家户户都能拥有收音机。

1910年,第一家每日无线电广播台创建于加利福尼亚州圣约瑟查尔斯·赫罗尔德广播学校。

它是世界上最久的一直没有中断的广播电台。

1920年,第一个现代商业无线电广播台在匹兹堡成立,它于1920年11月2日正式开播。

电子管收音机的优点是声音质量。

由于电子管本身的性质,能够产生极佳的音色和谐度。

同时,由于采用的机械设计,使得整个收音机的机械振动与音乐波形的谐振频率相同,从而达到更好的音效体验。

第二个优点是维护保养容易。

相比较于数码收音机等现代技术产品,电子管收音机的内部结构更加简单,更容易进行修理和维护。

当然,缺点跟现代技术产品相比,电子管收音机所需的功率较大。

而且相比较于数码收音机等现代技术产品,电子管收音机采用的是机械结构和传动装置,其部分零件需要经常性维护。

同时,由于使用寿命较长的电子元件,没法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故障,容易造成换修成本较高。

但这就不是朱传仁要考虑的问题了,如果家家户户都有了收音机,那么他们肯定不会任由它坏掉,自然有人会去做零部件的配换的工作。

无形之间,朱传仁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当然,他的华夏之声电台也成了每家每户生活中离不开的节目。

早上起来打开收音机,听着电台主持人播放早间新闻。

中午吃饭的时候打开收音机,会传出悠扬的歌声和音乐。

下午就热闹了,京剧、评书、小说话本连番上演,听了一段必然要听第二段,否则故事情节连不上,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

朱传仁是后世过来的,自然知道怎么创造流量。

他还在每天凌晨时分,让说书先生给大家讲灵异恐怖故事。

谁能想到,这是全华夏第一个火起来的栏目。

无数家庭,豁出一天的电费,也要在凌晨听上半个钟头,哪怕一个吓得呜哇乱叫,也必须得硬着头皮听,要不第二天没法跟邻居伙伴吹牛了。

就在朱传仁为无线电台忙碌的时候,朱传文的‘东亚舞厅’开业了。

没人知道他从哪弄得钱,反正鲜儿没帮他。

开业当天极其冷清,台上的舞女比台下客人还多,完全因为朱传文不懂得宣传的重要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