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独治大明>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文气在赣,命途多舛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文气在赣,命途多舛(2 / 2)

正是如此,亦有了“吉安府自古多状元,江西省自古多进士”的佳话。

泰和县,受吉安府所辖,因地处吉泰平原,故而这里适宜农业生产,致使很多子弟可以通过读书谋取仕途。

尹家村,一个远离县城的小村子,但这里地处平原,辽阔的田野处处有勤劳民夫正在忙碌的身影。

在村口的那片松林中,竟然出现一座颇有规模的书院,书院门前悬着“青松书院”匾,里面传来了孩童的朗朗读书声。

一个肥胖的小老头乘坐马车匆匆而来,脸上显得十分焦急的模样,从马车下来便一头扎进书院里面。

当看到自己姐夫在这里的时候,当即便哭丧着脸求救道:“姐夫,还请救救我!”

正在背诵的学生被打扰,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而后齐刷刷地望向端坐在前面的先生。

尹直头戴一方儒巾,身穿一件跟道教法袍相似的氅衣,宽袍大袖,腰间挺直,宛如是世间最标准的教书先生。

此刻正在这里监督学生温书,看到突然闯进来的妻弟,不由得微微蹙起眉头,心里并不喜欢自己教书被打扰。

在交代自己得意弟子严默后,便将自己的妻弟带到旁边的值房中:“你何故如此慌张,究竟怎么回事了?”

“姐夫,你一定要救我啊!”严肃的眼睛噙着泪花,显得满脸乞求地道。

尹直认真地打量自己的妻弟,显得十分郑重地表态:“我虽在官场还有一点人脉,但若是作奸犯科之事,你还是请回吧!”

他尹直是天生的神童,年少便中得秀才,那时可谓是意气风发。在江西乡试顺利高中后,更是成为名震江西的天才举子。

景泰五年,在会试中高居第二,时年仅仅二十三岁。

虽然在接下来的殿试排名并不高,但凭借年龄和会试第二的排名,加上自己的面容有南方人的秀气,得以借助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

在当时,他如果知道这条人人羡慕的储相之路会如此艰难,他绝对会选择放弃进入翰林院的机会,哪怕是要被外放地方知县。

三年后,他成功留在翰林院出任翰林编修,成为一名清贫的翰林官。

历经十几年的翰林官生涯,虽然他没有混得帝师的身份,但修《英宗实录》有功,后得到宪宗的赏识。

就在官场中人都认为自己是可有可无的时候,甚至认为自己逐渐远离政治中心,但成化十一年那年春,他以翰林院学士超迁至礼部右侍郎。

此次升迁是通过中旨授职,并不是文官集团所崇高的廷推,且自己此次属于超迁,所以遭到文官集团的非议。

不过在翰林院苦熬了这么长时间,他亦是早已经看清朝中那帮伪君子的嘴脸,故而选择跟万安那般走上捷径。

只是造化弄人,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结果遇上了丁忧,故而只得老老实实地返回江西老家守孝。

从景泰五年到成化十一年,足足二十一年的等待,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走上跟文官集团对立的道理,结果刚刚迈出一步便栽了一个大跟斗。

三年的守孝期满,朝堂早已经是物是人非,而自己这个还没有大展拳脚的礼部右侍郎似乎被英宗忘得一干二净。

因他身上有着帝党的烙印,加上当年礼部右侍郎的位置是中旨所得,并不被当时吏部尚书尹旻所喜。

其实这便是真实的官场,哪怕口口声声说要造福于民,结果都是党同伐异,考虑最多始终是个人的利益。

正是如此,他自然是受到文官集团的排挤是,复起之地被安排在南京,担任一个没有实权的吏部右侍郎。

这一等,又是整整八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自己仅仅只是从南京吏部右侍郎升为南京吏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二年,因兵部尚书余子俊运用一百五十万两、米豆二百三十万石,劳役百姓无数,被弹劾借修边墙侵吞财物。

其实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不论是治河,还是通漕,亦或者是修筑河堤和边境,都是官员们最重要的敛财手段。

虽然兵部左侍郎阮勤等官员纷纷为余子俊叫屈,但宪宗还是决定将刚刚就职兵部尚书的余子俊勒令致仕。

在这一场朝堂的争斗中,他通过同乡李孜省终于得到了机会,从南京返回京城担任户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而后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面对占城王子古来事件,他并没有听从礼部打发古来离开的提议,而是主张遣使护送占城王子古来归国。

老天像是故意给他开玩笑一般,他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仅仅坐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刚刚取得英宗的信任,结果皇宫便传来英宗病逝的噩耗。

年少得志,但命途多舛,每每在自己即便能够大展拳脚之时,便遇上了一场又一场决定走向的重大变故。

到了弘治新朝,他已经厌倦了大明官场的争斗,加上认定新君早已经被徐溥等文官所蒙蔽,所以主动选择引退。

由于整个仕途几乎没有掌握过实权,加上在兵部尚书不到一年的时间想的是施展自己的抱负,致使自己的仕途竟然还维持着翰林官时期的洁身自好。

从京城返回江西后,他亦是决定在自己村里担任青松书院的山长,过着这一种平淡且充实的生活。

虽然自己的仕途已经结束,但终究是在翰林院苦学了十几年,在南京亦没有松懈,所以他想要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承下去。

现在面对自己妻弟的求救,虽然他在官场的人脉并不多,甚至是遭到整个文官集团的排挤,但自己的字典从来没有包庇一词,亦不打算做姑息养奸之事。

“姐夫,我怎么可能做那种事,你又怎么能这般看我?”严肃显得十分委屈,当即便将事情的始末说出来道:“我去年底在县东低价买进了一块地,当时只以为是捡了大便宜,亦是没有进行细查。谁知那个苟知县突然清丈那块地,结果丈量后发现那块地竟然是匿田,便扬言要上奏朝廷将我严家编入刁民册!”

尹直的眼睛微微眯起,当即便看穿事情的真相道:“若事情真是如此的话,那么有人故意给你挖坑啊!”

“不错,我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事的背后是曾家!若是不然,那个苟知县哪敢什么招呼都不打,便将吉安府的清丈官跑过去清丈田亩了!”严肃的眼睛闪过一抹恨意,显得十分愤怒地说道。

尹直却是将事情看得更深一些,眼睛闪过一抹恨意道:“若是曾家在背后运作,并没有趁机开口向你勒索银子,那么此事其实是冲着我而来!”(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