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独治大明> 第二百四十一章 迟到的正义

第二百四十一章 迟到的正义(2 / 2)

“茶!”王华想到刚刚面见朱祐樘所感受到的那股无上皇威,显得艰难地吐出一个字。

管家将茶盏刚刚送到门口,闻言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爹,陛下今天是不是在钓鱼?”王守仁的眼睛一片雪亮,充满着好奇地打听。

王华接过管家送过来的茶盏,却是白了儿子一眼淡淡开口:“这鬼天气还怎么可能钓鱼!”

“也对!陛下跟你都说了啥,有没有给您安排新职位?”王守仁望了一眼冰天雪地的庭院,又是继续好奇地打听。

王华轻呷了一口茶水,这才悠悠地开口:“陛下对为父进行褒奖,亦是询问了一些为父的意愿!”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多了一些暖意。

都说当今天子残暴,只是自己数次面圣,这位天子给自己的感觉是一个十分体贴的帝王,对自己亦是十分的器重,甚至还带着一丝尊重。

管家听到有关自家老爹的去向,顿时亦是好奇地望向王华。

“爹,你快说嘛,陛下终究给了你什么职位?”王守仁的眉头微蹙,便是着急地追问。

王华捧着手里的茶盏,便淡淡地开口:“陛下知道为父不想再到地方任督抚,所以特许为父留京,明年便会出任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祭酒?

管家听到这个职位,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按着正常的词臣升迁,王华从翰林修撰恐怕要十几年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个职位,但仅仅到地方任职不足一年,而今竟然是以新建伯的身份出任国子监祭酒,可谓是隆恩浩荡了。

“爹,你应该选到地方继续担任督抚,再不济亦可出任总兵官。”王守仁得知自己父亲要留京,不由得失望地道。

王华轻呷了一口茶水,抬头望向自己的儿子道:“陛下亦是提到了你!”

“提到我?”王守仁的眼睛微亮,显得有些难以置信地指向自己鼻子。

王华郑重地点了点头,却是知晓自家儿子已经入了皇帝的法眼,便一本正经地说道:“陛下特许你进学京卫武学和国子监,让你亦要好好努力学习,将来参加武举和文举!”

“还不如给我一个军职或锦衣百户呢!”王守仁发现陛下是要将自己塞到学堂中,顿时有些失落地嘀咕道。

王华重重放下手中的茶盏,当即便板着脸训道:“陛下特许你进两院同修文武,对你可谓是隆恩浩荡,你竟说出如此混账的话,我王家没你这般混账的东西!”

管家亦是感受到皇帝对自家公子极是重视,眼神复杂地望向王守仁。

“爹,孩儿刚刚失言,定会勤加学习,一定不负陛下期许!”王守仁自知失言,便是急忙进行表态。

刑部衙门,大牢。

随着一声铁链的响动,一个牢门被打开,牢头对里面披头散发的囚犯冷冷地道:“刘大人,上路吧!”

刘大夏看到日期终于来临,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个无奈的惨笑。

原本他认为自己占着大义,哪怕是当今天子亦不敢杀自己,何况自己在朝中还有不少关系不错的同僚。

特别在得知大明对安南动兵的时候,他却是知道自己扬名的机会来了,甚至还准备在大明兵败如山倒后上疏痛斥皇帝。

事与愿违,安南的黎朝并非是铁桶一块,却是给这位年轻的皇帝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分化的政治瓦解了黎氏政权。

刘大夏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还是望着墙壁所留的自辩疏道:“止刀兵,植农桑,这才是明君所为!天子大举刀兵,今虽胜安南,然祸患无穷,百姓苦之始也!”

“我虽然没读过书,但百姓苦不苦,不是你说了算!大明雄师征讨黎朝,西南边境的百姓便得安宁,而今年京城的杂税减少,特别种棉花卖上了好价钱,我的几个邻居今年过年都准备吃肉了。”牢头看到此人还有指责当今天子,当即便冷哼一声道。

刘大夏的脸色顿时一寒,当即训斥道:“鼠目寸光的匹夫焉知治国大道,可恨老夫空有才华而不得施展!”

“天天吃肉的人却装着忧国忧民,结果西南百姓受异族欺辱,却装着视而不见。要是真由你这种人治理,那才是华夏的悲哀。”狱头早已经看清这个时代,当即便怼回去道。

刑部的官员前来提人,只是对这个匿藏着安南档案的原兵部郎中并没有好感,便是板着脸将人押上囚车。

若不是刘大夏一直匿藏《安南档案》,大明此次用兵兴许不需要伤亡这么多将士,这个伪君子其实该凌迟处死。

“沽名钓誉罢了,这好官也得看他做了什么?”

“别的不知道,我今年的棉布收成好,今年能多买两斤肉过年!”

“瞧你得逞,我家娘子在联合织布厂做工,今年每人都发了五斤猪肉过年!”

“咱们陛下为了西南边民不被欺负而兴兵,结果这老货竟然从中作梗,分明就是一个奸臣!”

……

京城的百姓看到押赴刑场的刘大夏,虽然刘大夏在士林拥有很高的声誉,但围观的百姓压根不买账,却是想要亲眼看着这位奸臣行刑。

啪!

刘大夏原以为自己被推上断头台会有一帮百姓为自己鸣不平,但听到周围百姓的反应后,心里不由得凉了半截,更像是被狠狠地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事情跟他所想的完全不一样,他明明是大明难得的直臣,是要阻止皇帝兴刀兵而营造天下太平的贤臣。

此时此刻,他是多么希望明军在安南的战事是一败涂地,那些贪生怕死的武勋被黎家打得跪地求饶。

刘大夏知道这些低贱的百姓如此反应根本不重要,当即便是大声地发言道:“老夫没错,史书会给老夫一个公道!”

只是话音刚落,无数的烂菜叶和半干粪便纷纷飞向了刘大夏。

他们确实不能左右史书,甚至史书仍旧会将刘大夏塑造成为弘治朝的三君子之一,但不妨碍此次对这位伪君子的那份厌恶。

噗!

随着刽子手扬起砍刀狠狠地砍下去,一道鲜血高高地溅起,刘大夏的脑袋滚落在雪泥地上。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