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独治大明> 第三百零八章 犯明必诛,一路向东

第三百零八章 犯明必诛,一路向东(2 / 2)

只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为了百万灾民而兴起战事的暴君,在他们心里的分量变得更重了。

“朝鲜国王正在前来朝拜的路上!”

“蒙古满都海向大明追订三万件棉衣!”

“南洋藩王使团已经陆续到京,有人长得像鬼!”

……

由于弘治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而今跟国外接触越来越多,所以京城的新鲜事显得是层出不穷。

只是近期最受人关注的是刑场,秋后处斩的罪犯已经开始排起长龙,几乎每一日中午都会有人被推上断头台。

十月十四日的上午,又是一个隆重的行刑日。

“来了!”

“砸他!”

……

围观的百姓早已经将刑场围得水泄不通,在看到囚车押解犯人出现的时候,当即便有人纷纷将准备的烂菜叶砸了过去。

弘治二年,可以说是一个权贵和官绅阶层血流成河的一年。

除了早前整顿金融而被查出的权贵外,还有导致开封城被淹、大半河南沦为泽国的河道官员,面,而这个系统的官员几乎无一幸免。

正是如此,不管是高高在上的权贵,亦或者是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官,其实根本没有一个是冤枉的。

只是今日最受关注的是三个人,分别:驸马都尉王锛、原户部左侍郎叶淇和漕运总督兼河运总督周鼐。

皇亲、旧臣和犯罪,在今年简直不值钱一般,今日即将上演三连斩。

“坑爹啊!”

叶淇遭受烂菜叶砸面后,又被押上了刑台,想到了自己原本繁花似锦的一生,心里不由悲切地道。

他先祖是南宋宰相,虽然到现在已经荣光不再,但亦算得是名门之后。自己于景泰五年高中进士,而后通过关系得到了御史的好差事。

在他们文官集团要除掉武将石亨之时,他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虽然被贬为地方知县,但赢得了最重要的政治资源。

原本他成为户部侍郎,将来出任户部尚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这个位置亦是得到淮盐商团体的鼎力支持。

只是奈何,大明竟然迎来了一位暴君。不仅自己将开中法变成折色法的政治主张没有得以实施,而且还被迫得辞官归田。

面对如此无道的暴君,自己积累到足够的财富和声望,便是返回淮安准备享受自己美好的退休生活。

修建拙政园和每年纳娶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亦算能够告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却不想突来了横祸。

由于大明皇帝整顿金融,却是将自己儿子叶荣添的累累罪行挖了出来,结果遭到大明皇帝的抄家。

原本抄家顶多损失一部分家财,但奈何来得过于突然,结果将自己这么多年积攒的窑银全都抄了出来。

正是因为自己大额贪墨被抄了出来,事情便是藏不住了,自己更是涉及开封城北堤决堤的惊天大案中。

若是没有儿子引诱朝廷抄家,自己现在大概仍旧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吧?

“其实我也算是……受害者吧!”漕运总督兼河运总督周鼐看着朝自己砸烂菜叶子的百姓,却是喃喃自语地道。

他跟出身名门的叶淇不同,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寒门学子。只是在考取举人后已经耗尽家资,随后几次会试失利,致使在京城已经负了债。

原本他亦是一心想要报效朝廷的有志青年,但奈何官场远比自己所想要浑浊,没有背景只能依靠金钱开道。

六年的知县生涯让他对朝廷彻底失望,加之身上一直背负着京债,让他最终不得不选择做一个贪官。

一念至此,他不由扭头望向驸马都尉王锛。

或许自己走到这一步跟自己对权力的欲望脱不了干系,但最初的变化无疑正是这种京债,正是为了偿还京债而选择做一个贪官。

斩!

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当即挥下手中的屠刀。

只是有一个人例外,漕运总督兼河运总督周鼐的罪孽深重,而弘治朝崇尚严刑酷法,所以周鼐的量刑是凌迟。

除了凌迟之外,周鼐的人头会保护,将会在新建的建州城头悬挂。

“大明当兴!”

围观的百姓看到眼前几个蛆虫被斩,看到当今圣上不遗余力地清除朝弊,却是知道弘治朝会变得越来越好。

紫禁城,奉天殿。

四品以上的官员站在殿中,而外面则是中下层官员,至于殿中正是越来越威严的当今圣上——弘治。

朱祐樘端坐在龙椅上,现在自己可以说是权势滔天,足以睥睨一切。

“小王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身穿王服的周王朱同镳第一次来到大殿上,显得恭恭敬敬地跪礼道。

第一任周王朱橚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由于他是明成祖朱棣的胞弟,在朱棣夺取天下后,禄米更是涨至二万石。

从太祖时期开始,周王室的财富可谓是日益剧增。只是谁能想到,突如其来的一场大洪水,致使他们周王一脉的宗藩失去了封地。

现在的周王朱同镳虽然仅仅被册封两年时间,但已经四十岁出头,整个人显得白白胖胖和唯唯诺诺的模样。

随着朱祐樘暴君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致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惧怕这位帝王。

朱祐樘按例询问几句,而后递给郭镛一个眼色。

郭镛先是点了点头,便是打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九域之土,维汴宅中,风雨所交,舟车四达。盖古帝子之神皋,冠盖之华壤也……开封城北堤决堤,雉之内,悉变蛟宫,从未有惨于吾汴者也……今开封城已淹,故周王室宗人尽数迁往建州城,”

“谢陛下隆恩!”周王朱同镳虽然不满意,但亦是只能硬着头皮回应道。

朱祐樘将周王安置在建州,这是出于多重考虑。

一个王府落在建州,即便自己突然间身死,今后的朝廷不可能不管不顾。另外周王府其实算是最富有的藩王,若将周王宗藩全部安置在建州,无疑能够带动地方经济。

且不说自己需要彻底归化建州,而且建州是自己向东的第一步,自然不能够草草收场,而是要将经济和政治都融入大明的体系中。

另外,华夏想要真正实现崛起,那么就不能采取闭关锁国的策略,更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继续向东延伸。

大明之东不能到建州而止,亦不能仅仅只是亚洲之东,而是要想办法成为世界之东。

《本卷完》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