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独治大明> 第343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夷

第343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夷(2 / 2)

只是很可惜,自己所理解的和平从来都不是通过厚赐换取来的,而是英明领袖的“枪杆子出强权”。

朱祐樘自登基之后,便制定了强国强军的战略,而今这些女真部落不安分,那么唯有将他们打到服服帖帖为止。

咦?

一直在看戏的北顺使者脱火赤感受到朱祐樘的强势态度,却是不由得诧异地审视这位年轻的大明皇帝。

朵颜三卫的代表面面相觑,却是知道现在的辽东军今非昔比,便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海西女真今日来到七位代表,乌拉卫同知陪笑地道:“陛下,我们乌拉卫并没有这个心思,但确实希望朝廷的赏赐能再添加一点!”

咦?

武靖侯赵承庆扭头望向乌拉同知,隐隐间意识到乌拉部落或许才是此次风波的幕后主使。

户部尚书李嗣听到这个请求,脸色当即一沉。

他亦是意识到这帮江西女真部落确实贪得无厌,阿勒楚喀卫同知库勒擦可能只是投石问路,而他们都是有此心思。

“先贤有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们各卫从不向朝廷纳税,竟还嫌朝廷的赏赐不足,甚至公然要挟朝廷增加赏赐,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自今日起,各卫赏赐一律减半,想要反出大明者,悉随尊便。只是大明天威不容亵渎,凡敢冒犯大明者,虽远必诛!”朱祐樘面对这帮人的压力,亦是强硬回击道。

特别是“犯大明者,虽远必诛”,语气十分的果决。

跟文官集团主持的朝廷害怕战争不同,他朱祐樘的字典里没有妥协,更是不可能向自己实力低的势力低头。

其实大明朝廷现在的财政支出并不科学,一方面在辽东养兵十几万稳固边防,另一方面又不吝重赏塞外的各个部落。

且不说压根不需要害怕辽东的战事,其实可以通过辽东洗劫女真部落来完成补给,从而减少朝廷的财政开支。

啊?减半?

朵颜三卫的代表闻言,顿时纷纷傻眼了。

他们只是站在这里吃瓜看戏,却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瓜吃到了自己身上,大明朝廷竟然直接将他们的赏赐减掉一半。

尽管大明的赏赐在他们眼里不算多,但真要每年扣除一半赏赐的话,他们的心无疑亦是要心疼得滴血。

跟远离辽东的阿勒楚喀部不同,他们的地盘跟辽东是紧挨着。

一旦他们敢跟大明朝廷直接翻脸,且不说赏赐和贸易都会中止,而且很容易便会面对大明的大军。

正是如此,大明朝廷真要削减他们的赏赐,他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不由得憎恨地望向那个女真人。

赵承庆等武勋看到弘治帝如此强势,不由得挺直了腰杆。

大明有碾压四方的实力,结果文官集团一直倡导共享太平之福,以致他们大明王朝屡屡充当冤大头。

现在拥着如此强势的帝王,让他们亦是涌起一份男儿气概,却是丝毫不畏惧战争。

阿勒楚喀卫同知库勒擦的汉语不是很好,显得后知后觉地惊讶道:“你不增加亦罢,竟然还要减半?”

“阿勒楚喀卫除名,即刻将库勒擦打入大牢,听候发落!着令阿勒楚喀部落首领前往山海关受缚认罪,否则大明必伐之!”朱祐樘的目光落在一脸傲慢的库勒擦身上,又是做出一个决定道。

啊?讨伐?

此话一出,不仅是库勒擦彻底呆住了,而且海西女真其他六名代表呆住了,连同脱火赤等使者亦是震惊地望向朱祐樘。

以前大明朝廷都是喜欢息事宁人的作派,历来都是坚定的和平派,亦是因何刚刚加入大明的阿勒楚喀部落敢于狮子大开口的原因。

只是现在一言不合,不仅将阿勒楚喀部落进行除名,而且还要求阿勒楚喀部落自缚,否则大明竟然要讨伐。

这才刚刚春节啊?又要兴战事吗?

满朝的文臣听到弘治帝对阿勒楚喀部落的通牒,顿时纷纷震惊地望向他们的帝王。

谁都没有想到,阿勒楚喀卫同知库勒擦捅破金钱持续的脆弱君臣模式后,这个帝王竟然不惜以战争应对。

按说,大明皇帝有着享之不尽的天下之福,应该是最不喜欢战争的人,但弘治帝简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狂。

若说征讨建州卫还情有可原,毕竟双方的领土相邻,但想要征讨阿勒楚喀部落简直有点不计后果。

跟建州有所不同,这阿勒楚喀部位于海西女真的北面。想要对其征讨的话,不仅需要走更远的路,而且需要费更多的粮草。

另外,谁都不敢保证途经其他海西女真部落会不会遭到反水,从而切断征讨大军的粮草。

礼部左侍郎丘濬和太常寺卿程敏政相视一眼,正要站出来劝阻,只是发现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投来充满敌意的目光,顿时让他们打了一个激灵。

两名大汉将军上前,当即要将这个不可一世的库勒擦押送大牢。

库勒擦看到大祸临头才意识到灾难降临,却是十分愤怒地挣扎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你是国使吗?你只是我们大明卫所小小同知,当心本侯现在便斩了你!”靖远侯赵承庆显得十分鄙夷地道。

跟北顺、北越和朝鲜等使团不同,海西女真名义上是内附大明,成为大明的一部分。至于库勒擦仅仅是阿勒楚喀卫同知,并不在来使的范畴。

当然,若是这个库勒擦能看清形势的话,不要说一些大不敬的话语,大明方面恐怕并不会真斩了他。

库勒擦意识到自己的要挟起了反作用,更是知道自己现在确实有性命之忧,当即理性地乖乖闭上了嘴巴。

只是他很确信自己的首领绝对不会向大明王朝妥协,更不可能自缚于山海关,一场战事将在所难免。

这一场朝堂闹剧结束,接下来到了赐宴环节。

只是谁的心里都十分清楚,弘治四年的大明已经不可能平静,大明即将面临一场来自东北的战争。

“吕宋金矿的资金都还没有解决,现在哪有银子打仗,当真是胡闹至极!”礼部左侍郎丘濬看到眼前的暴君推动一场战事,不由得暗自摇头道。(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