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灵异>学霸的培养系面板> 第373章 墨子二号,万众期待的发射

第373章 墨子二号,万众期待的发射(1 / 2)

“咱们这又不是第一次实验了,放轻松点,肯定不会有问题的。”徐昀侧目注意到身旁潘晓志的神情,微笑着说了句。

关于眼前这台量子中继器的研究,虽说丝毫没有借助外力,徐昀却胸有成竹。

坚信今天的实验结果不会让人失望。

潘晓志闻声抬起视线有些尴尬:“我这不是担心赶不上长征十号首飞嘛。”

徐昀自然明白潘晓志的意思,因此倒也没有继续多说什么。

反正等实验结果出来,自然就放心了。

其实在载人航天办公室那边确定长征十号首次发射时间的时候,周明伟就主动询问过量子中继器的研发情况如何。

越早实现地面和月球间的量子通讯网络覆盖,便能越早开始熔岩管洞基地的建造。

这算是载人登月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周明伟着急实属正常。

毕竟在徐昀完成月球基地方案的优化后,航天科技集团方面已经着手钻孔装置,和月壤加工月球车的改造以及基地核心舱制造工作。

眼下这些项目都已经步入正轨。

可以说就等量子中继器了。

而徐昀自然也没有让对方失望,面对询问当场便进行了明确表示。

保证在长征十号首次发射飞行前,完成墨子二号量子中继器的研发和实验。

使之能搭乘长征十号这辆快车前往月球。

至于墨子二号,正是徐昀和潘晓志为自己的量子中继器项目命名。

早在几年前相关研究所就已经研发了量子卫星,并成功发射运行。

其命名正是墨子一号。

为此徐昀才特意把量子中继器称作墨子二号。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墨子二号的各项功能,可是墨子号卫星完全无法相比的。

“徐院潘院,所有工作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始实验。”

这时随着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汇报,徐昀的神情也顿时变得认真起来。

望着不远处这台重量只有两百斤左右的设备,徐昀自然不再耽搁时间,虽没有转身但声音已经传了出来。

“开始吧。”

相比较传统笨拙沉重的量子中继器,使用了新型量子材料的墨子二号灵巧轻便,不但方便运输部署,关键能够被月面着陆器搭载。

从重量上而言也就和一辆月球车差不多。

毕竟某种程度上讲,量子中继器属于接收装置。

保证月球能够接收到来自地球的量子信号,从而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那位工作人员得到徐昀的命令,没有任何废话便转身回到自己工作岗位,开始立刻执行起实验任务。

此刻实验室内除了量子中继器外,还有着架构的超级计算机重当显示界面。

实验正式开始,量子中继器启动后会和部署在帝都的祖冲之四号量子计算机进行联接。

同时测试量子信号纠缠状态强度,以及能够达到的最大距离。

这些数据都关乎到能否实现地月两地连接。

仔细想想祖冲之四号量子计算机的测试实验也才过去没有太久,眼下进行量子中继器的实验确实没啥压力心态比较好。

虽说使用大脑超频和科学模拟器更有把握,但徐昀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很信任的。

毕竟如果他自身的能力没有达到相应水平,开启大脑超频所消耗的积分绝对是恐怖数字。

要知道他的能力和开启超频消耗的积分是成反比。

能力越强积分消耗越少。

就这样接下来的时间负责实验的人员快速操作,神情非常专注认真。

很快便顺利完成了量子中继器和祖冲之四号的量子通信对接。

徐昀和潘晓志两人则是寸步没有离开,始终站在这里等待最终结果。

量子中继器和祖冲之四号两地连接,在强大的量子通用算力和人工智能加持下,不需要多长时间便能得出想要的准确数据。

因此倒也不用等待多长时间。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就在潘晓志似乎有些腿酸,快站不住的时候耳旁终于传来好消息。

“成功了。”

“徐院潘院,我们的墨子二号对接顺利,量子纠缠状态强度均在理论数值内。”

“根据先前的部署设想足以胜任地月量子传输。”

负责具体实验的工作人员,先是满脸惊喜的大声喊了这么一句,然后猛地站起身向徐昀和潘晓志跑去。

边走边汇报具体情况。

手中还拿着份刚生成的实验报告。

丝毫没有掩饰自己整个人由内而外表现出的喜悦。

无论徐昀还是潘晓志,肯定不会去指责一位因为太过高兴而情绪激动的实干型员工,此刻两人脸上尽皆堆出着欣喜笑容。

最终由徐昀率先把报告接过,垂下目光查看上面显示的信息。

“表现还不错,虽然比理想极限差了点,不过勉强够满足航天科技集团那边要求了。”

嘴角噙着笑容说了这么一句后,又将报告递到潘晓志手中。

看似徐昀的这些话是对墨子二号表现不满意,可潘晓志却欣喜的合不拢嘴。

脸上的笑容简直都要实质化。

别人或许对这份数据不了解,但他很清楚墨子二号的研究绝对是真正的成功。

完全能够满足地月之间的量子通讯网络覆盖。

“我们这次也算是不负众望,今天终于又能睡个踏实的觉了。”

潘晓志将报告又重新递还给工作人员,浑身轻松的和徐昀讲起闲话。

也不知道是怎么搞得,自从徐昀轻松解决院里的问题让他这个院长惊喜连连,现在不是研究出现新的进展他睡眠质量都没法保证。

哪怕再相信徐昀的能力,平时睡觉精神依旧做不到全身心的放松。

半夜起码要醒来几次。

哪怕接种了细胞活性药剂,身体素质得到加强,这种情况依旧没有改善。

徐昀自然也知道潘晓志的这个情况,听到此话也忍不住开了个玩笑。

“那看来以后我要多搞点科研成果了,这样也好让院长你睡个好觉。”

“那我可求之不得。”潘晓志同样笑着回应。

他们两个人合作了这么多次,彼此可以说已经非常的熟悉,平时交流起来更是越来越像朋友,仿佛完全忘记了两个人存在的年龄差。

接着潘晓志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询问道:“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航天办公室那边?”

“等下我来和周院士联系吧。”徐昀点点头说。

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的具体发射时间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绝对不会拖到明年,也就是说满打满算最长也就还有三个月。

既然想让长征十号搭载墨子二号,肯定要提前准备做好对接。

另外以墨子二号测试出来的量子信号强度,除了月面上的部署外,还需环月墨子二号量子卫星,以及在地面部署大型的量子中继器接收站。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讯的稳定传递。

此执行方案中也唯有月面的部署技术难度最高,还需要借助月面着陆器。

潘晓志对徐昀的决定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闻声仅是点了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又在实验室待了段时间,对量子中继器进行更全面详细的实验,确定各项标准都不存在问题后徐昀这才联系周明伟。

……

“我可是一直在等你的电话啊徐院,让我猜猜应该是有好消息要告诉我吧。”

伴随电话接通,话筒那边顿时便传来了周明伟那熟悉洪亮的声音。

徐昀先前有告诉过对方这几天会进行实验,因此对于周明伟知道并不感觉意外,只是没想到对方一直在等待这个电话。

说明对方对此次实验也是充满了信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