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 第943章 杨铭提出两点建议!

第943章 杨铭提出两点建议!(2 / 2)

这次帝国集团费160亿新苔币收购蔡家国溙系三分之一以上的产业,除此之外,还解决了十信债务问题。

历史上湾湾爆发最大的金融危机,现在因为帝国集团的收购,反而直接解决了。

姜先生除了对于杨铭的惊讶外,还是感到震惊。

“杨先生,那你离开前有什么想和我说的?”

“姜先生,我有两点要说的。当然,这是我的建议。”

“第一,我认为尽快放开国内的探亲。”

本来就是一家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才导致这样的。

历史上,在1987年10月14日,湾湾方面通过探亲方案,两边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

如今,如果湾湾民众前往国内,通过香江这种中转站,还是比较麻烦的,还不如直接从这边到闽南那边,坐船或者坐飞机都是非常方便。

更何况,许多人已经老去,他们最大希望就是回老家看看。

姜先生听完后,沉默不语,没有回复。

“第二,我认为湾湾资本要尽快到国内投资。此时,产业链已经往国内沿海转移,大量香江,东洋,欧美的产业链转移到国内沿海发展。湾湾的密集型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很难进一步发展,我认为是可以到国内投资。”

放开湾湾资本到国内投资?

其实就是让湾湾的资本到国内投资。

历史上,是在九十年代初,湾湾的资本才逐渐到内地投资的。

第一阶段,1993年以前。

在这个时期,湾湾投资国内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地点从最开始的闽南延伸到沿海开放地带,投资年限较前期长,涉及的行业较前期广泛,投资形式多样化。

湾湾商投资的这个时期,在产业种类上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尽管涉及的行业较广,但多半是技术层次低、附加价值有限的传统产业,如制鞋、成衣、玩具等,多属于一般加工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第二阶段特点,1994到1999年。

随着湾湾商人投资的进一步深入,湾湾商人除继续投资电子电器制造业、基本金属及其制品、塑料制品、化学制造和食品饮料外,还扩大了对娱乐、商业、房地产、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投资,并开始涉足基础设施和能源开发等领域。

在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电子业逐步将部分低技术层次的零部件移到大陆生产,像键盘、鼠标、机壳等都是登“陆”较早的项目,且随着国内经济的开放,其又逐渐扩展到以埔东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及燕京、天津城等大城市。

这个时期从投资主体看,湾湾厂商由以往单打独斗转为集体合作,从单纯的委托加工变为共同参与,联合上、中、下游相关产业配套进行,投资策略也更为积极,由最初的“跑、带”战略转变为“生根”战略,签约期限一般都在40年以上。

到了2000年后,湾湾到国内投资的公司是越来越多,产业链也是越来越多。

除了珠三角的莞城,江南的苏城等地,遍地都是湾湾资本投资的产业。

不过。

此时才刚刚1984年。

历史上,一直到姜先生离世前,两边的交流和投资才开始有些松动。

现在杨铭不但提出放开探亲,还鼓励湾湾的资本到国内投资。

在姜先生看来,杨先生这个人还是偏向国内的。

他心中有些失望。

“姜先生,国内的优势太明显,特别是早期的人口优势,薪酬优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等。如果再拖延几年,到时高丽资本也进入到内地发展,湾湾的资本进去已经没有那么多优势了。”

亚洲四小龙。

最早是香江资本进入的,然后是新佳坡资本,到湾湾,高丽资本。

到后来,杨铭也知道,新佳坡资本大量进入国内,特别是淡马稀在国内的投资,随处可见。

如今,亚洲四小龙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杨铭提出的这两点,实际上,相比起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对于湾湾大部分民众,包括湾湾的资本来说都是有益的。

第三章!

求订阅!!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