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 第1369章:休克疗法!

第1369章:休克疗法!(2 / 2)

政符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

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

盖达尔认为,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塔,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政符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

经有关专家评估,鹅国的国有财产总值的1/3约为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

于是每个鹅国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

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

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政符解散。

休克疗法的失败使鹅国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m国的1/10。

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

实际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如果说原料和能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标的话,其它部门则远远低于m国同类指标20%到24%。

70%多的生产设备服务期超过十年,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一倍。这种局面是国内投资特别是实际经济部门的投资大幅度减少的直接后果。

外国投资不愿进入鹅国,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115亿美元。鹅国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使得鹅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鹅国产品还占不到1%的份额。

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

到2000年底鹅国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m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有专家估计,鹅国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国或西班娅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也需要15年的时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休克疗法”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完全背离了鹅国的国情,失败是必然的。

这是鹅国民主派改革家们在鹅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所犯的最本质的错误。

曾在莫斯可度过近20年记者生涯的意国人朱利叶托·基耶萨对此评论道;“是因为鹅国民主派改革家们不顾鹅国自己的传统与特点,丢掉了鹅国精神,照抄照搬西方也有争议的新自由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的东西,结果使鹅国陷入了今天这样的灾难性的境地”。

历史上,由于改革的失败,鹅国的盖达尔不得不于1994年1月16日被迫辞职。

叶利卿也被迫在1994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宣布放弃“休克疗法”的改革,并在1996年大选时承认“过去在改革中试图抄袭西方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

实际上,“休克疗法”这一医学术语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m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引入经济领域。

休克疗法的最早提出,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经济顾问期间所为。

玻利维亚是南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由于长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政府经济政策不断失误,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大量积累而又得不到解决,终于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1985年玻利维亚的预算赤字达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3,通货膨胀率高达24000%。

1984年的外债为50亿美元,应付利息近10亿美元,超过了出口收入。1980到1985年期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

正是面对这样一种险恶的经济形势,受聘于危难之际的萨克斯,大胆地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部门和企业民营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

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概括地说,休克疗法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

这种政策调控带有明显的应急性质。

因为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不仅需要控制过旺的社会总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刺激低迷的社会总供给的有效增长。

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前者在短时间内容易实现,后者却需较长时间花大力气方能见效。

由于休克疗法的调控重点放在社会总需求上,加之实施措施的力度较大,所以极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就是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产生奇效的奥秘之所在,也是休克疗法原始涵义之精髓“休克疗法”与渐进方式的区别不在于转轨的内容和目标,而在于改革的顺序和力度。

具体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休克疗法”紧缩财政更为严厉;在经济自由化上,“休克疗法”主张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价格、外贸的自由化和货币的自由兑换;在私有化方面,强调迅速实现,为此不惜采取无偿分配的办法。

怀着首战告捷的喜悦,萨克斯兴冲冲地来到刚刚发生过剧变的鹅国和东欧各国,继续兜售他的休克疗法。

不过这次他所兜售的休克疗法与原先相比,增加了一种新的涵义,即除了完成稳定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消除外债危机的常规使命之外,还要肩负起完成经济转轨的重任。

萨克斯将这次他所兜售的休克疗法概括为三化,即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

所谓稳定化就是通过严厉的紧缩性财政和金融政策以及一系列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强制性措施,迅速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使宏观经济趋于稳定。

所谓自由化就是通过“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实现价格的自由化,通过废除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以及通过放弃外汇管制和垄断,实现外汇的自由化。

实行价格、对外贸易和外汇自由化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启动市场机制,使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所谓私有化就是通过归还、出售、租赁、股份制改造等产权制度改革,将国有经济民营化,最终塑造和确立市场经济的主体。

萨克斯认为只有采纳这种包括三化的休克疗法,鹅国和东欧各国便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俄国和东欧各国对萨克斯兜售的这种极具诱惑力的休克疗法,表现出异常浓厚的兴趣,纷纷向萨克斯发出邀请,聘请其担任这些国家的政府经济顾问,参与制定并实施休克疗法。进入90年代以来,鹅国和东欧大部分国家都迫不及待地先后正式实施了休克疗法。

实际上,杨铭已经知道,此时的俄国,甚至乌克蓝等苏连解体后的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休克疗法经济。

其中,接下来,最惨的正式鹅国和乌克蓝。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