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54章 史上最严出口禁令,出许进不许出!

第354章 史上最严出口禁令,出许进不许出!(2 / 2)

“只要和万国贵族签订订单,国企源源不断供货,民间品牌想占据最高端市场,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期间内,中枢就有了平衡民间资本的国企。”

“再想想,王羲之的字,真就是千古第一吗?后世书法家真就比王羲之差多远吗?”

“说来说去,不就是吹的吗?众口铄金,就变成了金字招牌!咱们得懂得宣传啊!看看万国喜欢什么,深信不疑什么,咱们就拿这些东西去宣传!”

朱祁钰是手把手的教:“思想也不要局限在茶嘛。”

“像香料、、丝绸、毛纺织品,甚至、酒、黄油、奶酪都可以打造成品牌的呀。”

“只要中枢颁布政策,不许一粒香料流出大明,万国贵族都吃不到香料,咱们做个精美包装,再讲个动听的故事,价格不就上去了,再卖给他们。”

“别忘了,这世界上的产品,都出在大明。”

“缺了大明,世界都得死。”

“所有高端品牌,中枢都完全可以进行垄断的经营。”

丘濬提出疑问:“陛下,是只许国企出口?不许私企出口吗?”

“当然都允许了,只是不允许原材料出口,不许没有品牌的商品出口,其他都是允许的。”

若限制民间资本,会减少财政收入,这是朱祁钰不允许的。

“那怎么打造什么高端品牌呀?高端肯定更贵,民间品牌更便宜,咱们没有竞争力呀?”丘濬无语。

“定价权在谁手上?”朱祁钰问他。

“中枢。”丘濬道。

“对产品进行严格分级,提高定价权。”

朱祁钰见丘濬没明白,问他:“丘濬,朕问你,伺候你的家丁,能喝出来茶好赖吗?”

丘濬一愣,摇了摇头。

别说家丁了,就是满朝公卿,有多少人喝不出来?不就是一个附庸风雅吗?

顿时,恍然大悟:“风雅,万国贵族讲的也是风雅,是一个颜面,只要高端产品,给足了他们颜面,就能卖得贵。”

“他们还得谢谢咱们。”

看看那些古茶树,为什么价格高得吓人,不就是和风雅沾边了嘛?真的好喝,但有几个人能喝明白的?

说来说去,就是利用人性弱点赚钱嘛。

朱祁钰笑了起来,走回御座上去:“所以,既然要建国企,就不要去做那些低端产品,要做就做高附加值,高精尖的产品。”

“只有高精尖,才会在短期内赚最多的钱。”

“同样的,国内企业,一时半会赶超不上来,那么大明就有充足的时间,寻找其他三条腿,使得四条腿平衡。”

朝臣若有所思,按照皇帝的思路,是要进行各行各业产业整合,进而形成一个个小品牌。

这是一个繁荣家族的机会。

家族完全可以趁机出手,收购一批小企业,组建品牌企业。

“诸卿似乎还忘记了,这世界上消费能力最强的地方。”

朱祁钰指了指脚下的土地:“就是大明。”

“像满朝公卿,皆是大明最有能力的消费群体,甚至你们家的仆人,都是中产阶级。”

“你们消费的,难道和百姓是一样的吗?百姓吃黑,你们也吃黑吗?”

“就说朕,今年宫中开支在700万,哪一样用的不是最好的?”

“这些最好的东西,不就是最好的品牌吗?”

大明消费升级,百姓已经开始购买布,有钱的开始买现成的服装了,中产阶层肯定进一步升级,肯定要用最好的产品。

可这个最好,是无法具体划分的,自然要诞生品牌,不同级别的品牌。

“朕本来也想说,今天一起说了吧。”

“景泰二十四年起,严格控制,玉米、土豆、地瓜、木薯、山药、辣椒、柿子、圆葱、香料、茶叶等等大明特产农作物的出口,尤其是种子,一粒不许带出大明!”

“包括大明培育出来的水稻、小麦、甘蔗、橄榄树、棕榈树、油菜、猪种、绵羊种、肉牛种和耕牛种等等,一切都包含。”

“以及民间的一切发明,尤其关于农业的发明,尤其是化肥,一概不许带出大明。”

“还有书籍、专利!一个字都不许流出去!”

“今日起,专利局改用密码本,秘密誊写专利,并放在特定位置,由不同人随机书写,互相不许知道具体内容,内部人员若流出去一条,立刻诛九族!”

朱祁钰严厉道:“大明可以卖成品,但不能卖原料,更不允许卖种子!”

“一经发现,诛十族!满门凌迟!挫骨扬灰!”

“从景泰二十四年开始,通过马六甲的商船,任何船支都必须经过详细检查,马六甲外的船支,不许出境!”

朝臣跪伏在地:“臣等遵旨!”

“立刻昭告天下。”

“尤其是茶树、蚕种、瓷器烧制方法、大明改良的种子、酿酒秘法、纺织秘法、畜类、石油的冶炼之法、铁矿的开采法、坎儿井的制造法、大明研发的机械等等、事关国运之物,一概不许出境。”

“其次是书籍,未经中枢允许,不许任何人带书籍出境!出境的明人,未经允许,不许誊写书籍内容!”

“然后是医学、机械、化学,一概研究结果,全部编写密码本,统一储存,决不许向任何人透露半分,更严禁带离出境。”

“从现在开始,大明实行全行业垄断,任何行业,都要进行世界性垄断。”

“大明只许出口成品,比如钟表、比如香料。”

“可令商贾去了解各国的口味,制造出不同的香料包,卖给他们,严禁泄露配方!”

“农业司改良种子的秘法,设为特级国家机密,全部编写密码本,严禁带出国。”

“说到配方。”

“景泰二十四年开始,务必保证全国百姓,配方的严密性,各行各行的配方,都要进行严格保护。”

“任何配方,都必须予以最严厉的保护,不许出售配方,尤其不许带离任何配方出境。”

“这个配方,包括食品配方,药品配方,肥料配方、木料配方等等,所有配方,都不许带离出境。”

“从景泰二十四年开始,保护地方土特产,打造地方品牌,并严格不许土特产种子、配方出境,鼓励支持地方土特产销售出去。”

“大明境内的一切,未经官方允许的,都不许带离出境,只可卖成品,任何原材料,都不许出境!”

“民间一切,必须去注册专利,配方可以不向专利局公开全部,但要注册公司和专利,专利局必须用密码本誊写,多人轮换誊写,谁也不知道秘方。”

“从景泰二十四年开始,国内任何文物,不许流出境外!”

“所谓文物,包括诗词字画,名胜古迹,瓷陶古物,甚至古人用过的桌椅板凳,全在文物序列之中,可以国内交易,但不许带出国。”

“并加速国外文物,流入国内的速度!”

“当代的文人的墨宝,制造出来的宝贝,比如说商辂的字,景德镇烧制的精品瓷器,以后也是值钱的东西,也不许流出国。”

“还有,民间的诗词歌赋,戏本小说,歌曲、舞台剧、乐器、舞蹈等文艺瑰宝,一概不许流出境。”

“景泰二十四年开始,大明要实行最严厉的保护法。”

“大明境内的一切,都要保护,不许出境。”

“而国外的一切,要加速带回国,该收藏的收藏,该学习的学习,该推广的推广,该种植的种植,朕都支持。”

朝臣懵懵的,您是貔貅,只进不出是吧?

大明一切不许出境,国外的一切都往里面进,还要疯狂进,疯狂学。

李贤苦笑:“陛下,您保护种子、原材料、书籍老臣能理解,可这文物,出不出国有什么用啊?”

文物这东西,肯定是买的越多,越值钱。

最可气的是,连民间的戏本都保护?闲的吧?那玩意有啥用啊?

朱祁钰冷笑,你是不知道,lv都抄唐朝的包包呢,资本家什么干不出来?

“朕还真就告诉你了,大明的水,朕都要保护!”

朱祁钰道:“朕都不许大明的水流出国!”

朝臣都懵逼了,不至于吧?

从古至今的朝贡体系,都是大明有好的东西,会赐给番邦,这就是很多原产自华夏的东西,摇身一变,变成了他们的东西。

比如坎儿井,石油开采设备,棕榈树,椰子树,圆葱、钟表等等太多了。

最后发现都不是华夏的,再细查,发现都是华夏的。

“大明的诗词,外夷能看懂吗?鸡同鸭讲,有什么意义?”

朱祁钰问:“他们有欣赏美的能力吗?”

“西夷的文物在大明,是不是被欣赏了?这才是这些文物存在的必要嘛,得有懂欣赏的人。”

“别以为这些东西不重要,朕告诉你们,这些东西非常重要,一首诗词,有没有教会人的人生道理?”

“他们若因为读完了这首诗,而幡然醒悟,变成了亚历山大那样的人物,率兵来攻打大秦,你们恐惧不恐惧?”

可问题是很多诗词,是西夷的呀!

您从印度、帖木儿、奥斯曼、欧罗巴买了多少船的书籍,有多少诗歌、文章、音乐是翻译过来的?

您却限制出境,有您这样干的吗?

那是人家的东西呀!

“朕不管,在大明的就是大明的!”

“印度文字、巴比伦文字、阿拉伯文字、埃及文字,都是大明的!”

“不行吗?”

朱祁钰耍无赖了:“朕会,他们会吗?”

“印度现在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没有了,他们还要什么传承?给朕算了!”

“阿拉伯都灭国了,他们的文字有个屁用了!朕现在不嫌弃那些东西,已经算给他们面子的了!”

“还有那个波斯,波斯都被帖木儿占据一百多年了,朕都不知道!”

“波斯文化,归大明了,有异议吗?”

“都是朕钱买的,帖木儿把他们国家的一切书籍都卖给朕了,甚至波斯的很多建筑,只有大明才有。”

朱祁钰坏笑:“他们自己不珍视自己的文化,把文明搞断绝了,跟朕有什么关系?”

波斯和阿拉伯的建筑,大明仿一座,推倒一座。

有的甚至把东西搬来大明,把原建筑直接推倒。

帖木儿和奥斯曼没异议的,只要大明给钱,他们才不管波斯和阿拉伯文明什么样呢,那也不是他们的国家,他们是外族入侵的呀!

就像蒙古,丢了华夏,一点都不心疼,回漠北照样活得不错。

甚至帖木儿以停战为名,把波斯的一切都拿出来送给大明了,只求大明别打了。

“他们想来寻根溯源,只能来找朕。”

朱祁钰猛然凌厉道:“这就是国破的下场,连文明都要断绝!”

“你们也想国破家亡吗?”

“也想华夏五千年文明断绝吗?”

朝臣打了个激灵,全都跪伏在地:“臣等不敢。”

“华夏自黄帝起,便生活在这里,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明,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些炎黄子孙!”

“华夏也曾被胡虏占据,是太祖皇帝,重塑汉人衣冠!”

“这种切身的剧痛,朕懂!”

“朕不希望再重蹈覆辙了!”

“所以,朕不许任何危害大明的可能性发生。”

“文化,决不许出口一丝一毫。”

朱祁钰认真道:“大明要对现有书籍,进行最高程度的垄断,不许任何人带离出境,出去的文人,不许默写!”

“臣等遵旨!”朝臣跪伏在地。

李贤若有所思,皇帝对文化垄断,恐怕是针对西域外诸国的,这是断绝朝臣想汉化外夷的心思。

皇帝是铁了心要灭了人家,把明人移过去,分封出去的。

禁令是必须实行的。

朱祁钰想了很久了,这次忽然提出了做高端茶叶,那就必须要垄断茶树。

茶树的种植园暂时不能西扩了,因为离开了马六甲,大明没法完全控制。

毕竟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要先将现有的茶园品牌打出去,以后再西扩,他们也只能吃低端,高端市场早就被内地垄断了。

一番议论之后,耿九畴继续作报告。

大明新增耕地几百万亩,主要是黑龙江开垦出来了。

黑龙江也只是沿海部分有价值,过了三江平原,价值就越来越低了,倒是库页岛发现了石油。

是库页岛土著说的,他们祖先见过石油。

大明派人去找了,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所以推测可能是有,但开采难度太高,以现在的技术难以开采。

黑龙江人口达到了1400万,主要是怀柔了几十万虎尔哈人,又释放些有功奴隶,再加上不停送女奴过去。

虾夷岛建了大明最大的海鱼罐头厂,因为虾夷岛是世界上海鱼最多的地方之一,自从并入黑龙江版图后,就吸引了不少商人来投资。

尤其倭灵王葬在这里之后,皇家商行也在这里投资,德王也过来投资,虾夷岛的罐头厂就被发展起来。

虾夷岛已经成了黑龙江富庶地区。

吉林人口超过2700万。

这一年中,有200万汉女嫁去了吉林,这个人数还在激增。

主要是移过去的都是家中老二,给爹娘写信,他们爹娘知道他们在吉林过得好,媳妇就好张罗了。

内地日子赶不上东北,男方出的彩礼多,陆续就有汉女嫁到了那边。

突厥人口过万,鞑靼人口9000人。

蒙古都司人口超过了二十万,捕鱼儿海怀柔的土人也超过万人。

这些蛮荒之地,派人管着就够了。

内地和东北交流频繁。

带火了运输业,开通了一艘艘游船,常年往返于内地和东北。

从景泰十二年开始,中枢就极力把沈阳打造成佛教圣地,从印度带回来的东西,多藏在沈阳,沈阳成为世界上寺庙最多的城市。

经过十年发展,沈阳成了名副其实的佛都,很多苦行僧到沈阳朝圣。

辽宁本就富饶,有了铁厂和佛都之后,再加上地处交通要道,五省通衢之地,富上加富。

景泰二十三年,辽宁人口突破了2700万,东北经济第一。

同样的,朝鲜靠着海峡优势,成为东北六省经济第二,人口也超过了千万。

从一个彻彻底底的穷省,变成了内地强省。

当初收复的时候,朝臣皆认为这么穷,要太有什么用?

现在没人说朝鲜穷,耐寒水稻和玉米的种植,让朝鲜已能自给自足。

外加服装厂成熟的产业链,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四面靠海,已经承接订制订单。

今年的朝鲜,一千万人,竟没有人饿死。

东北人口快要过亿了。

户部预估,景泰二十四年年底,大明人口可能要超过四亿。

耿九畴足足说了两个半小时,说得口干舌燥,终于说完了,户部一年的成绩喜人。

然后是兵部、礼部、刑部依次作报告。

最后轮到财部李秉。

“今年在银行总流水,超过了一百亿!”

“而截止到微臣写奏疏的时候,银行存款,高达7亿!”

“各地银行,运行状况良好。”

“没有拖欠、亏本、中饱私囊的情况发生。”

“财部发布的彩票,今年总营收是170万,这笔钱,全部用在修路之上,监察司已经清查过了,微臣也亲自过目,全都用在了实处。”

一听彩票营收这么多,朝臣都震惊了。

财部有三项收入,是不计入户部财政的,银行收入,彩票收入和举办赛事收入。

这三样都是财部自负盈亏。

彩票收入,是必须投入到基建的,不许拿来乱,也不许投入其他地方,等以后基建完毕,就用做社会福利机构,比如图书馆、公共厕所等。

“今年,一共举办了12场大赛,72场小赛,基本收支平衡,没有亏本。”

赛事有体育,有文会,其中文会居多。

办了十几年了,第一次没亏损。

以前这笔亏损都是内帑撑着的,盈利则归财部。

财部催缴的税费,则是要交到户部国库里的,财部只是负责催缴,他们真正的收入来源,是银行收入。

“办大赛以后是要赚钱的。”

朱祁钰给冯孝使个眼色,很快有太监端出来一个托盘,托盘上是一个球体。

“陛下,这像是足球?”李秉看出来了。

这足球是用猪肚和橡胶做的。

皇家商行割了橡胶树,就研发出来手搓胶皮,用手一点点做出来的,就为了做这个足球。

虽然技术还不行,起码世界上第一个足球出现了,篮球和排球也快了。

皇帝喜欢,发展肯定快。

“没错,就是足球,以前的足球又硬又不耐玩,这种新足球就不一样了,李卿你试试。”

李秉还真拍了几下,发现弹力不错,也很软。

“以后用这个当足球,是不是能吸引更多人来玩啊?再办几年,不止不会亏损,还会赚大钱。”朱祁钰笑问。

李秉称是。

朝臣都试试足球,毕竟男人都有一颗足球心。

“陛下,这是什么材料做的?老臣从来没见过?”李贤竟踢了两脚。

朱祁钰无语:“您都多大岁数了,别闪着老腰。”

“这是橡胶树做的。”

李贤大吃一惊,中枢一直反对种植橡胶树,因为这橡胶树没什么用啊,谁知这东西能做足球?

可中枢种了很多,都用来做足球?

他把足球捡起来,摸着材质,若有所思。

“看着,这橡胶用途大着呢,比石油还大。”

朱祁钰不再剧透了:“李秉,接着说。”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