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1章 文娱大联动,办传统文化乐园

第381章 文娱大联动,办传统文化乐园(2 / 2)

华光大帝,在民间也有一定粉丝群。

却架不住百姓读够了北游记,对南游记已经免疫了,一样的故事,过几年还可能炒一炒冷饭,一起发布,纯属找不痛快了。

所以,东游记、南游记全部扑街。

宫廷版,第一次扑街。

其实,细读的话,这两本书质量是不错的,只是同期著作太耀眼了,导致这两部扑街。

皇帝要求治书局重写东游记和南游记,四游记不能扑街。

临近年关,宫廷又公布西洋记。

写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原版西洋记,被后世评为情节荒诞,文字平庸。

原因是,原版西洋记,是一本纯爽文!

原书描写永乐年间郑和挂印,招兵西征,王景宏为其副手,共平服三十九国,一路斩妖除魔,慑服诸国事。

没看错,原时空读者也喜欢看爽文,也梦想过大明把龙旗挂到世界去。

看原版觉得荒诞。

但景泰版绝不荒诞!

因为郑和所去的国家,现在全是明土。

一本西洋记,对外征服型爽文,直接点燃年底图书市场。

让民间跟风西游记的,全部黯然失色。

进一步坐实了太宗皇帝是真武大帝,派遣郑和征服西洋,全文270万字,全9册,加上插图,足有20册。

详细描述了郑和下西洋路上的所有国家,详细地貌,详细国情,毕竟这些地方现在都是明土,他们的历史,都在皇家藏书阁里藏着呢。

这个世界上,最知道世界历史的,只有大明皇家。

西洋记,一本神魔志怪,反倒和历史挂钩,完全出自史实,毕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最清楚的就是姓朱的。

星槎胜览、瀛涯胜览等等著作,都在皇家藏书阁里。

整个下西洋的资料,能装十个大殿,皇帝允许编纂西洋记的家们进去阅览。

不止允许看资料,还让他们去实地走访。

反正都是大明疆土,随便去,皇帝给报路费。

西洋记,明明是一本志怪,活脱变成了一本考据史,并歌颂三宝太监,将三宝太监直接捧上神坛。

原版多写道家,主角是张天师,但景泰版,剔除了张天师的存在,变成了永乐朝的名臣武将。

更加偏向于历史,对于佛道名家也有涉及,但篇幅不多。

把郑和下西洋的英雄们,全都书写出来,借着志怪的皮,让天下人看到这一块真正的历史。

皇帝下旨,令郑和入妈祖庙陪祀妈祖,封郑和为郑圣,保佑四海升平。

一本西洋记,带火了全球旅行。

谁让这些地盘都是大明的呢。

大明藩国,也抓住赚取流量的机会,按照西洋记描写的场景建造,吸引游客来消费。

皇帝出手,从来不会让读者失望。

治书局,已经成为金字招牌。

中秋刚过,治书局再出王炸,西游后传。

写孙悟空棒打西方神的故事,取经变成了传经,向西方传经,一路传到东欧。

文学性比不了西游记,但却象征着大明雄心。

盛世大王朝,不肯停止开拓的脚步。

有西游记、西洋记珠玉在前,西游后传吃到了红利,却丢了口碑。

治书局也出扑街书了。

可真正细读的人,会发现,西游后传,故事性比西游记更好,文学性偏低,但绝对是本好书,只是百姓审美疲劳了。

当志怪遇到瓶颈。

反倒破案,迎来小高峰。

杨一清改狄公案,为神探狄仁杰,改包公案为神断包龙图,故事设定进行一部分修订,多融入武侠元素。

卖了一波情怀。

然后,杨一清推出世界上第一部,武侠,三侠五义。

将公案,和侠义合流。

名场面狸猫换太子、五鼠闹东京、铡庞昱、北侠除霸、打龙袍、血手印、铡美案等等。

公案虽然火,但因为志怪和暧昧文的冲击,一直无法出圈。

杨一清只能拿出王炸。

这个大纲,也是皇帝给的。

当时公案能否发表问题,朝堂上争论不休时,皇帝让他杨一清主持汇编三侠五义。

全书一共170万字,汇聚三侠五义、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七杰小五义、白眉大侠、龙虎风云会。

整个故事十分完整。

如今武术,正值巅峰。

景泰三十五年,皇帝将武术纳入教科书,要求天下学子,学习武术,强身健体。

武术联赛,是年年办。

不是表演,是实战。

再加上大明不停对外开拓,民间尚武之风浓烈,武术,显赫一时,学武的人比比皆是。

也有,形成三侠五义这么庞大影响力的书,没有。

三侠五义,一经发布,顿时引爆了人们心中的侠义之心。

武侠,开山鼻祖诞生。

从历史,到志怪,再到武侠,大明近两年,制造了民间读书热。

民间本就尚学,这些精彩的涌现市场,在民间形成一个又一个风潮,最热的就是读书热。

以前书店里,多是工具书。

类别有,古书多,现代书也有,好看的却少。

随着治书局连出王炸,堆满了一个又一个书架,给书店带来了庞大的流量,每天来买书、看书的人络绎不绝。

书店开辟出一个读书室,办卡后,每日可以免费阅读。

图书馆,则是免费观看图书。

现在,大街小巷人们讨论的是汉武帝,是包公,是展昭,是孙悟空。

顺便也带动了漫画产业链。

漫画早在景泰八年的时候,就通行全国,但一直没发展起来,随着景泰五十八年的热,连带着引爆漫画行业。

原来漫画可以这样画啊。

这样的漫画真好看。

对于绘画国手,画漫画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以前他们都不屑一顾,随着皇帝重视,民间喜爱,发现这东西特别赚钱,那么这些国手就会亲自下场,深入漫画行业。

尤其是志怪,对漫画行业发展是无比巨大的。

紧接着的武侠,进一步助推漫画行业。

同样大受裨益的,还有戏剧、舞台剧,甚至体育联赛都过来凑热闹,期待治书局出一本体育。

民间出现了图文模式。

一些广告词,也不是干巴巴的,而是用图文生动表达,尤其是可爱风漫画,引爆少女心。

看着商品销量走高,漫画得到进一步推动。

民间资本进入漫画行业,助推漫画发展。

以前皇帝强行推动漫画行业发展,结果反响平平,如今资本看到漫画的好处,纷纷涌入漫画行业,助推漫画发展。

皇帝也真金白银支持了一波。

杨一清三侠五义之后。

又推出一本三侠剑。

掌握着治书局的官员,一看武侠热,我们也能写啊,这东西有啥难写的,基本是一个月一本啊。

顿时,市场上出现大批武侠,好坏参半。

民间有很多盗版书商,打着治书局的名号,出版武侠。

武侠市场开始被冲烂了。

李东阳决定,把民间神话传说白蛇传拿出来。

他也坏,若叫白蛇传反而看的人不多,改名叫白娘子传奇,看看火不火就完了。

毕竟前面有武媚娘传奇,杨玉环传奇,穆桂英传奇,梁红玉传奇,只要写一个女人,你看看火不火就完了。

果然,武侠再多,侠义英雄再好看,也不如儿女情长啊。

一部改编自民间传说的白娘子,顿时成了景泰五十九年年末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几乎和孙悟空平齐了。

每一次爽文火,都会被李东阳一把火浇灭。

武侠刚火,李东阳一个白娘子,直接把武侠给干没了。

民间从业者都在骂李东阳,这就是个行业灾星。

只能期待治书局出王炸,治一治李东阳了。

可是,治书局都在忙碌编纂新书,存货没有了,没法治他。

治书局治不了他。

景泰六十年开年,皇帝出手,济公传。

又是一部志怪型。

也取材自民间传说,这部书全文120万字。

刚发布,就得到佛门一片好评,各大寺院,进行一次会谈,对这本书进行扩编,扩编到了300万字。

主要原因,白娘子传奇,把和尚黑得够呛。

各地和尚,都有被百姓殴打的案子,百姓弃信情况已经出现了。

一部济公传,算是给和尚们正名了。

一时之间,这本书成为弘扬佛教的门面。

佛教这样的人物很多,各大高僧都参与写,弘扬佛法不丢人,毕竟的传唱度,远比经书更广。

可惜,效果远远不如济公。

因为济公的故事,民间百姓耳熟能详,大家都知道的,说一些陌生名字,很难唤醒人的记忆。

所以,济公传火得一骑绝尘。

进一步看出民间喜欢的内容,除恶扬善,关注弱势群体,扶危济困,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本以为志怪类市场疲软。

一部济公传,看得出来,不是志怪疲软,而是距离百姓太远的志怪疲软。

看几部猎奇可以,长时间阅读,会出现审美疲劳。

百姓更喜欢民间传说故事,比如白娘子、济公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其实华光大帝,在民间也有很大市场。

奈何南游记,扑得找不到北了。

而发现百姓喜欢的东西,故事不就来了嘛。

写这种传说故事,比历史简单太多了,治书局几百个家,一个月就能成型,然后经过审核、遴选、删改,最多三个月就能成书。

龙抬头,皇帝一口气放出来三个爱情故事。

志怪版梁祝、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三部短篇,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二创。

这些都算是开放ip,鼓励民间在基础上创作。

皇帝读完这些爱情,决定斥资建立一个志怪故事乐园。

以梁祝、孟姜女、七仙女、崔莺莺、孙悟空、济公等虚拟人物,建立类似于迪士尼乐园似公园。

皇帝打算,初期投入200万,先在北京建一座乐园,卖门票赚钱,也是为了打造传统文化产业园。

皇帝本打算推出元杂剧,在西厢记等杂居基础上,进行推陈出新。

这几年,教坊司推出了牡丹亭、拜月亭记、荆钗记等经典曲目,应该把这些东西,都搬上。

然后搬进产业园里,进行文娱联动。

皇帝打算,总投资在上亿元,但初期投资200万,先把框架搭起来,再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有迪士尼珠玉在前,传统文化大ip凭什么做不起来?

大明手握这么多经典ip,乐园手到擒来。

迪士尼乐园坐起来的根源,是吸引儿童消费,并牢牢占据儿童市场,甚至在搞饥饿营销。

要是每一次都能顺利玩上,去过一次绝对没人再想去第二次,你们各地公园的鬼屋,谁愿意去第二次?

迪士尼,让你排队,排两个小时玩十分钟,伱就意犹未尽。

这就是饥饿营销。

换到任何一个ip,都能做到一样的火,所以玩的不是玩具,而是营销。

皇帝喜欢。

各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也养了一群家,开了文学工作室,开始产出皇帝想要的。

在朝廷打造的大ip上进行二创,进行梦想联动,实现全行业大文娱。

皇帝还支持,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文娱行业。

所以,杨一清在三侠五义、三侠剑爆火后,推出蜀山剑侠传。

张敷华推出蜀山剑侠传。

民间学者推出卧虎藏龙、鹰爪王、荒江女侠、十二金钱镖、七杀碑等等。

这几部爆火。

张敷华又推出蜀山剑侠之长眉大侠,蜀山剑侠之峨眉七矮,蜀山剑侠之三英二云,蜀山剑侠之四大弟子等。

蜀山剑侠传在民间爆火。

卧虎藏龙也不差,这个没有官方背景的家,一书成名,并连续创造多部无暇。

武侠的火,让从业者眼前一亮。

大历史我们写不了,武侠随便写啊。

一时之间,各种武侠,充斥出版社、报刊。

朝廷鼓励图书出版,所以各大出版社,不设限制,只要不赔本,就敢出版。

为了促进出版业发展,皇帝邀请各大图书馆,对市面上的书籍,必须收藏。

就是说,市面上出版一本书,收藏一本书。

肯定有浑水摸鱼的。

却最大程度促进出版业的发展,鼓励民间创作,中枢愿意负担这个成本。

但是,出版社全是私企,国企有,出版的只是治书局的书籍而已,对外并不出版。

私企是要权衡利弊,考虑能否赚钱的。

当然了,肯定有私企专门来钻空子,但是,大明有权力清算后账的,大明法律没有追溯期这一说,只要你犯罪了,永远都在追溯期内,你死了,儿子接着,儿子死了,孙子接着。

武侠层出不穷,却没捞出几本精品。

诞生了江湖奇侠传,剑啸江湖,侠义英雄等名篇。

质量确实不错,但还入不了皇帝的眼。

献礼端午节,宫中公布陆小凤传奇系列,共分八册,金鹏王朝、绣花大盗、决战紫禁之巅、银钩赌坊、幽灵山庄、凤舞九天、剑神一笑。

其实这部书,皇帝也不满意。

宫中家文学性高,故事情节精彩,江湖气却没有,换了很多作者,都写不出古龙的味道来。

故事比原作精彩,就是没味道。

皇帝要求民间二创,允许进行整理重写,择优录选。

书迷都懵了,写的这么好的,竟然还达不到皇帝的要求?

武侠风靡全国,民间产生了功夫热、武侠热、陆小凤热,将武侠和侦探结合到一起,陆小凤是巅峰之作。

刚到月底,宫中又公布楚留香传奇。

共分8册,分别是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鬼恋侠情、蝙蝠传奇、桃花传奇、新月传奇、午夜兰花。

一部陆小凤,一部楚留香,直接引起侦探武侠的潮流。

民间效仿者不知凡几。

在原书上进行修订的更多,皇帝挑出几本满意的,给这几个作者署名,放在治书局出版社下出版。

楚留香传奇也经过这些家的加工,成为景泰朝的经典。

海外的李承勋,刚读到陆小凤传奇。

他手上的宋慈洗冤录,立刻就不香了。

宋慈洗冤录走的是老套路,和包公案、狄公案类似,缺乏新意,反而狄公案改成神探狄仁杰后,流量暴涨。

若现在把宋慈洗冤录发出去,恐怕会扑到姥姥家。

李承勋绝对修改宋慈洗冤录。

融入武侠元素。

神探狄仁杰里还有一个李元芳呢,宋慈直接就变成李元芳和狄仁杰合体型人物,并以法医为切入点。

他决定延缓发书时间,对宋慈洗冤录大改。

本来作为献礼端午节的礼物,只能被迫推迟,他上疏给皇帝请罪。

杨一清受到陆小凤和楚留香的启发。

立刻推出神探狄仁杰2和神断包龙图2。

对李元芳和展昭的人设,进行深刻挖掘,融合武侠元素,从庙堂到江湖。

果然,民间很喜欢陆小凤、楚留香的文风。

狄仁杰和包青天两个ip,再现生机。

效仿者不计其数。

皇帝喜欢,民间的无法让皇帝满意,皇帝就亲自操刀来写,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三年来,图书市场爆炸。

都跟皇帝亲自下场有直接关系,而民间文人发现皇帝爱,自然挖空心思的写,造就了图书盛世。

而引领潮流的,永远是皇帝。

皇帝出版下一本,射雕英雄传。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