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25章 凤麟省沧海省聚窟省吕宋省篇:人口红线

第425章 凤麟省沧海省聚窟省吕宋省篇:人口红线(2 / 2)

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大规模造岛。

起码给吕宋省画了一个大饼。

其实吕宋的位置并不好,在地震带上,日本-琉球-吕宋-息国-郤国,全在地震带上。

地震海啸,经常发生。

也是大明灾难比较多的省份。

朝廷并不担心吕宋省会造反,因为吕宋不像婆罗洲,离本土太远,宝州府距离他近在咫尺,宝州府上有驻军。

其次,则是吕宋不具备造反的天然环境。

这里被星罗棋布的岛屿夹着,大明控制几个,就没法造反。

所以,朝廷对吕宋的政治倾斜是比较多的,婆罗洲三省移民吕宋省,朝廷是比较支持的。

省治马尼拉,大明叫玄洲。

马尼拉这个名字,没什么历史渊源,吕宋的历史,除了中原王朝注入的之外,基本都是殖民时期遗留的产物。

老皇帝极为讨厌吕宋岛上的土著,曾经下过屠杀令。

所以,整个吕宋,以及附近所有岛屿,几乎没有遗留的土著,因为朝廷不允许接纳土著,包括女人也不要。

说实话,等大明占领吕宋的时候,士兵都受不了这种土著女人了,因为不洗澡呗。

移民吕宋的百姓,也都是百姓家里的老二。

但吕宋省,作为大明向美太贸易的门户省份,他们可就不追求健康肤色了,而是极致的喜欢白色。

这地方太阳毒辣,被晒黑很正常,人的肤色也是比较黑的。

即便汉人移民过来,也摆脱不了水土和太阳,人自然而然地往东南亚人种的方向转变。

又瘦又小又黑又土,这是东南亚人种的模板。

按理说,景泰朝应该没有东南亚人种了,都是明人啊,可明人移居这里后,居然往东南亚人种方向发展。

幸好,除了万象省之外,其他省份身高没有暴跌。

肯定是变黑了。

天气热肯定会比较瘦,偏偏景泰朝已经开始以瘦为美了,帅哥美女都是以瘦为美。

这在景泰朝之前是没有的,都是以胖为美。

大街上走个胖子,说明这人吃得好,肯定有钱,未出嫁的姑娘都愿意嫁给这种人。

看看古代的将军图,都有将军肚,都是胖子,说明古人的审美是以强壮为美。

美人也是,不胖不瘦才是精华,不过,偏胖的更有市场,因为有福气,因为能生儿子,因为生儿子后不会有危险。

可现在主流审美是瘦,越瘦穿衣服越好看。

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吃得脑满肠肥的反而是穷人,有钱人都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个个都很瘦很有型。

医学发达后,不用担心难产而死了,瘦显得高挑,天生的衣服架子,穿衣服也好看。

审美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最关键的是,舞台剧上的演员,这些演员为了形态好看,就拼命减肥,瘦得跟麻杆儿似的,民间也逐渐以瘦为美。

所以,瘦瘦的吕宋省人,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

可肤色没办法呀。

黄种人就容易被晒黑。

其实白人晒一晒也黢黑。

吕宋人却追求极致的白,就玩命似的融合,男人疯狂娶白女,也有女人疯狂的去找白人生孩子,但这种孩子会被人不齿。

明人可以随便玩白女,如果明女玩了白男,就会被唾弃。

即便世风已经非常开明的情况了。

明女嫁给了白男,就会被极致的歧视。

大明的白男,有官位的有正当职业的,得花很多财力才能娶到明女,他们的社会地位还好一些。

而那些社会最底层的白男,他们的老婆都是黑女。

第二代,社会地位处于中游的混血男,长相偏明人的,在相亲市场上不会受到歧视,反而很受女孩喜欢;

长相偏白人的,就会受到歧视了,不过可以花高彩礼娶明女,也可以不花钱娶白女。

而那种黑白混血的,本身父母社会地位就低下,第二代基本都是互相结婚,他们形成自己的小圈子。

第三代,明白第三代混血,在相亲市场上,是比明男明女更受欢迎的,因为三代混血集中了优点,会显得优缺点都特别突出,有的很好看有的很丑。

第三代的黑白混血,也不再那么受歧视了。

因为第一代黑人是真的太黑了,第二代颜色浅一点,第三代就变成了棕色,便拥有了白人的大脑,黑人劲爆的身体素质。

这种人在中老年市场中超级受欢迎,富婆的快乐,成就了他们。

第四代,相亲市场上最受喜欢的,是黑白黄三代混血的人,一跃成为所有明人中最吃香的人。

不过,对吕宋这种极致追求白肤的地域,他们可不喜欢黑白黄三代混血,他们就喜欢和白肤混。

吕宋省的人,长相更偏向于欧洲长相。

朱见漭途径吕宋时,发现这个问题,景泰六十五年,要求吕宋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的肤色不决定一切,并不是白肤就好看。

朝廷甚至怀疑,吕宋有分裂出大明的野心。

这次肃清,吕宋是第二狠的地方。

几乎从上到下,被一网打尽。

如果人长得都不一样了,还怎么说是一个国家的人呢?

朝廷对这方面极为敏感。

那些混血儿,经过几代混血之后,长相是偏向于明人长相的,可吕宋省是越混越白,人种变了,这不闹呢嘛。

朝廷还整饬了吕宋的相亲市场,很多做婚介所的,杀了一批,并且将吕宋省几个大厂子,要往内地搬迁,让吕宋的人往内地移,让他们和内地人混血,长相变回来。

还有就是,预期决定在吕宋投资的几个大厂,也都取消了计划。

这件事可真的触动了朝廷的敏感神经。

朱厚煐还发现一个问题,吕宋省百姓总往沈国移民,深究才发现,都是富户。

这些人发现局势不妙,就大规模的往沈国跑。

沈国可敢接收。

大明从沈国强行索取几个岛屿,等于大明亏欠沈国的,而且沈国没有争霸的野心,作为大明最近的近邻,也是最容易被吞并的国家,这回还敢在钢丝上跳舞,着实厉害。

朱厚煐在玄洲呆了几天后,又走访吕宋几个大城市。

吕宋和婆罗洲一样,没有超级大城市,前几年玄洲是超级大城市,但随着朝廷将工厂往内地迁,人口跌破了两千万,未来还会持续跌破。

从吕宋北上,进入宝州府。

宝州府,就是小琉球。

大琉球就是琉球王国。

大明开发宝州府四十年,宝州府人口就有4000万人,仅仅一个府,难怪吕宋和福建抢呢。

福建,作为大明有名的穷省。

在江浙之侧,却没有江浙的命,除了眼馋啥也干不了。

作为距离大明最发达地区最近的省份,属于非常非常尴尬,福建人只能苦笑着说一说自己的历史,泉州曾经多么辉煌。

在明朝之前,泉州是天下最繁荣的港口,没有之一。

衰落的原因,和大明海禁有直接关系。

也和迁都有直接关系。

南宋时期,都城就在杭州,距离最近的泉州,肯定是沾了距离的福利。

到了元朝,元朝是有海运的,泉州并没有衰落。

进入大明之后,海禁让泉州衰落,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迁都去了北京,造就了运河的崛起,泉州距离京师实在太远了,再加上广州的崛起,广州全方位替代了泉州。

因为,大明对倭国的贸易,因为倭寇和倭国战乱的原因,为零,甚至取消了对倭贸易。

贸易主要是对欧洲、西亚、中亚、南亚。

广州的位置有优势,要比泉州更近,更优越。

所以,广州崛起,泉州没落。

景泰朝开海后,老皇帝投资亿万在泉州,想把泉州打造成东方第二大港。

却在景泰四十四年的时候,确定失败了。

以前大明就是一个陆地国家,稀缺港口,现在的大明,是海洋国家,港口有多是,泉州在地理上非常偏,无论去哪都远。

尤其吕宋、婆罗洲三省、马六甲省的崛起,比泉州更加优越,就算政策扶持,泉州也干不过人家。

至于对美太贸易,从日本、朝鲜、琉球、吕宋出发不香吗?

再不济从宝州府出发,为什么要发展泉州呀?

所以,泉州没发展起来。

导致福建全省的经济重心,也都放在宝州府了,泉州也放弃了。

朱厚煐登岛,感受到了极致的繁华。

朝廷对宝州府并不吝啬,福建的发展重心也在这里,发展得很好。

福建总人口才1.2亿,宝州府独占四千万。

朱厚煐挑几座大城市好好走一走。

说回中枢。

刚过了年,到了景泰六十七年。

朱祁钰就病了。

正月就病倒了,一个来月了,还不见好。

朱见漭亲自侍奉汤药。

“老四,改革的事你可考虑清楚了?”朱祁钰比去年更加苍老了,八十九岁了,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中,最长寿的了。

可是,随着医学革命的发展,不活个120岁,都不正常。

尤其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

只要有钱,就能让人痛苦地活着。

朱祁钰凭自己的意志力,就能活到将近九十,再用上科技,能活个130岁,没有问题。

可是,这些科技哪里敢给皇帝用啊。

“爹,前朝的事您就别操心了。”朱见漭叹息,深化改革,真的难啊。

满朝文武,几乎都在反对。

肃清可以,深化改革不行。

喊口号可以,真改不行。

这种肃清,不就是换一波人嘛,换汤不换药,过几年又恢复到原样了,下次可不会这么顺利了。

他其实也而不想给子孙后代留一个烂摊子,可改革却真的难。

“朕不操心不行啊,你若有事,江山如何延续啊。”

朱祁钰撑开眼皮子:“你爹我熬不了太久了,唯一不放心的就是伱,是朕教错了你,不该让你动刀子的。”

“爹,儿子心中有数。”朱见漭不想刺激他。

待老皇帝安睡后。

他才离开养心殿,回到东宫处置政务,随着老皇帝病倒,他的心情也不好,仿佛支柱倒了。

老皇帝确实没什么用了,却是所有人心中的精神支柱,包括他朱见漭。

仿佛老爷子在,他就有底气。

如今支柱摇摇欲晃,他心里也难受。

太医说了,老皇帝油尽灯枯了,怕是熬不过今年了。

最近状态越来越差,已经不太能走路了,被人扶着走几步腿就疼得厉害,身上很多地方都疼,要吃镇痛药才行。

只是头脑还算清晰,思维没糊涂。

朱见漭吐出一口浊气:“去把李东阳宣来。”

李东阳一听太子单独宣诏,他都打了个哆嗦,又要改革啊?

迟疑地进入东宫。

“交趾布政使又上疏,拆分交趾。”

“孤看势在必行了,不要再拖沓了,直接拆分交趾,拆分成交趾省和林邑省。”

“还有,婆罗洲的京师,也选好了。”

“在两河相交的地区,这里地形不太好,和东面的沧海省不接壤,但也无妨,距离沧海省直线距离二百公里左右,要么划进去几个县,也就接壤了,要么直接通一条专列,钱花了就花了。”

朱见漭道:“名字孤都想好了,就炎京。”

“炎海、炎京、炎黄子孙。”李东阳松了口气,只要谈政事就好。

“让工部尽快去规划,然后囤积木材,开始建城。”

“前几年木材便宜。”

“这几年全球木材被砍伐殆尽,木材价格疯涨,婆罗洲种植的树木不要乱动,看看有没有可以放的森林,实在没有就出国去买。”

大明虽然在砍伐森林,也在种植树木。

对于种植的树木,是要到念头才能发放砍伐牌照的。

正常是五十年才能发放牌照。

可是,去年就发放了一批,很多树木被砍伐,今年开春,北京就刮起了沙尘暴,整个北方都有沙尘暴。

这几年因为内地水土保护非常好,沙尘暴已经很少见了。

大明在整个蒙古高原上种满了树,而且还在人工的加高蒙古高原,用蒙古高原来抵挡来自北冰洋的寒流进入内地。

去年因为砍伐森林,新种的小树无法挡住飓风,就发生了沙尘暴。

内阁今年就没发放砍伐牌照。

这就导致木材价格又涨了,国际木价都在疯涨。

“木材,可以从北欧进口一批,北欧缺钱,肯定愿意卖。”

李东阳道:“砖石则就地取材,再增修几座关城,毕竟建都于此,不修关城如何拱卫?”

朱见漭看着地图,微微凝眉:“现代战争,还需要守关城吗?”

“殿下,任何时代的战争,都需要防守的,防守就需要关城。”李东阳很固执。

朱见漭并没有犟这件事:“婆罗洲的官场,就这样轻轻放下吗?”

“殿下,老臣并非怜悯他们,而是担心婆罗洲会脱离大明而去。”

李东阳道:“本地官员,和本地人关系复杂,每个地方都是自成天地。”

“大明统治地方,也要靠这些人。”

“不像其他地方,军队开过去,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也就解决了。”

“婆罗洲距离内地太远了,距离交趾是近,可交趾才怀柔多少年啊,朝廷还担心交趾脱离大明呢。”

“大明在婆罗洲附近驻军最多。”

“就是担心婆罗洲造反呀。”

朱见漭有些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今天孤算了一笔账,架设海底电话线,应该花费11亿,实际花费是23亿,这笔钱不用问就有鬼,哼。”

“孤让东厂查了一下,轻轻一查,就查到了聚窟省。”

“这么多钱,说贪就贪了,还赶在这个风口上,是不是在挑衅孤呢?挑衅中枢呢?他们要干什么啊!”

“宾之,孤有些按耐不住了,眼看着贪污犯近在眼前,却抓不到,孤难受!”

朱见漭目光凌厉:“孤想一意孤行一次,你觉得如何?”

李东阳清楚,朱见漭下定决心的事,就一定会做的,任何人都阻止不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