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灵异>赛点> 2000 衔接奥妙

2000 衔接奥妙(2 / 2)

面对高文的下旋切削,瓦林卡用正手提拉着卷了一拍,但拍头速度明显提速,带着外撇的一股力量,增加下坠的尾劲,网球也就沿着斜线飞扬起来。

此时就可以看到,瓦林卡的脚步和身体都非常别扭,介于防守和进攻之间的细节调整,还是不够顺畅,重心明显有些拉不回来。

当然,只要瓦林卡进攻质量足够,形成足够强大的压迫,这一点点细节偏差就能够抹平,很快就调整过来。

显然,瓦林卡意识到了高文的战术意图,通过切削来放慢节奏完成调整,接下来一步就是转守为攻;为了限制高文,在身体动作并不到位的情况下,瓦林卡还是选择强行进攻,继续提升正手的进攻质量。

但是,对顶尖高手来说,这种转瞬即逝的细节偏差却可能成为布局反击的缝隙,重点还是在于对手是否能够通过预判、移动、调整来“追上”这个缝隙。

毕竟,网球的一切,都是关于时机的。

所以,重点还是在博弈——

瓦林卡在提升节奏和速度,压缩高文转守为攻的空间;高文则在布局,试图切入瓦林卡攻守转换的缝隙。

两位球员都在坚持自己的战术,并且通过击球完成布局,你来我往的较量将锋芒隐藏在角角落落里。

全场视线,跟随着瓦林卡的正手斜线转移飞行,越过球网,看向另外一侧。

高文正在快速移动,横穿球场,前一拍切削为自己争取到些许调整空间,重心拉回,全速冲刺,风驰电掣之间就已经拍马赶到,出现在来球轨道之上。

一踏一蹬,右腿紧急刹车控制住身体,反作用力的冲击顺着小腿一路激荡,最后通过转体动作完成推送;同样的困境、相似的处境,高文和瓦林卡一样选择正面还击,寸步不让,但方式却稍稍不同。

发力?

也对,发力是发力,但不是发力平击,而是强烈上旋,“纳式正手”。

击球,上拉,绕头,出球。

整个击球动作可以看到明显的上旋轨迹,力量瞬间释放,依靠拍线和网球的强烈摩擦来完成推送。

砰!

从击球声就能够感受到这一拍击球的力量爆发,那一抹芥末黄光影就宛若飓风一般沿着斜线重新回到瓦林卡的正手位,但整个尾劲的拉拽和冲撞整整上升一个台阶,节奏和强度的冲击波令人窒息。

却见——

瓦林卡本来准备回到中场防守的脚步又再次拉了回来,攻防转换之中微不可见的错位又稍稍错开一丝,宛若齿轮一格一格错开位置一般。

但这次,瓦林卡并不被动。

正手一拍横扫,第一时间就毫不犹豫地迎了上前。

“力量vs力量”。

“正手vs正手”。

瓦林卡,丝毫不惧怕,但他自己也意识到最近两个月正手击球感觉不佳,吃不住旋转,所以下意识地正手击球更加发力,试图通过力量压制旋转。

啊!

瓦林卡发力了。

啊啊啊!

正手,横扫,撞击。

顺着挥拍的力量,瓦林卡的身体被离心力往外拉拽,右腿一个顿步控制住惯性,挥拍动作完全甩了出去,这才算是完成击球,网球几乎就要被打爆。

砰!

够暴力,够强势,够凶悍。

这,就是瓦林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对外行来说,瓦林卡持续输出,一拍接着一拍,正手连续发动进攻,面对破发点,敢于出手敢于进攻。

对内行来说,一下就能够注意到高文的反击,从接发球的被动和狼狈开始,对峙的平衡已经渐渐恢复,瓦林卡的持续强势恰恰就是因为感受到高文的反击,他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强势、持续施压。

破发点上,局势非常紧绷也非常微妙,两位球员都在提升状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