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456.第455章 秦淮茹告状

456.第455章 秦淮茹告状(1 / 2)

第455章 秦淮茹告状

一,读书改变人生,成为大学生,或者少量的中专生。

二,郊区农民因为城区扩大,被划入城区范围。

这一类是最多的,有很多城市都有新建的城区、工业区,对于这些人来讲,其实还真不一定划算。

三,国家设立新的城镇,成为一个新城市的市民。类似第二种情况,但是属于招工吃上粮票。

四,参军,运气好,没有回原籍。

今年部分地区的春季征兵顺利完成,秋季征兵工作没开展,下次得等到68年才再次征兵了。

没有新人来,这群人也就当了两年的新兵。

也是一个蛮特殊的体验。

“城里还住得惯吧?”李铭拿起一把木匠用的刨子把玩。

各种木工工具很齐全,谁来这边查看,这里都是木工师傅干活的场所。

高建成在按他给的图样试着做新款家具。

“离家也不远,没什么不习惯的。这里的条件比家里好多了。”

“外面学生乱窜,你就安心做事情,不要跟他们瞎掺和。”

高建成回话道:“我来之前,晓娥嫂子都有跟我仔细叮嘱。”

“晓娥送你的红本本有时间多读一读,里面好多知识都是受益终身。”

“我有在认真学。”高建成收到这个礼物是很开心的,也就是在京城,此时很多地方想买还买不到,严重缺货,很多人是到处托人帮忙买。

“我会让福伯带一些标语过来,你到时候帮忙贴门口还有墙壁上。”

“您放心,我都会弄好的。”

高建成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问,“就是咱们要做的家具,好像都是有些偷工减料,这会不会有问题?”

李铭笑呵呵道:“以后有疑问也尽管问。”

“我本来主打的就是减工减料。咱们的家具厂不能按旧思路、旧方式做家具。”

“咱们要搞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工艺,要搞革新。”

“桌面搞那么厚做啥?桌子又不是要留着传宗接代用的,橱柜的侧面弄薄一点也不影响使用,柜子脚我们多加一点木料,用得还可以更久。”

他认为现在的家具是以用两三百年的标准打造,浪费,实际能用个几十年就够了。

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又要换新的沙发、大衣柜之类的,这时候搞那么好的质量完全是在浪费钱浪费木材。

李铭的家具主打的就是便宜,还用很多废旧木料做,不偷工减料怎么能行?无实际用处的样都不做,节省工时。

相对于几十年后来讲,也不算偷工减料,是优质产品。

他计划的家具风格类似宜家的简约不简单。

口号,他都想好了。

让更多的人用上新家具!

节约打扫时间用来学习思想、用来工作!

结婚的人最基本的是36条腿,

一个衣橱、一个柜子、一张四方桌、四把椅子、一张床,零售价要160-220元。

减少20%的木料成本,降价幅度很可观的。

置办72条腿,可以省更多。

便宜就不愁销路,会有很多人买他的新式家具。

“咱们的家具关键的连接处不省料就行。”

“哦!”高建成现在是啥都不懂,李铭说什么就是什么。

“买家要是担心会坏,我们组建一个维修队,免费维修5年。”

高建成眼神一亮,“这样好,可以打消别人的顾虑。”

很朴实的人,生怕自己做的东西被人说,被人戳脊梁骨。

“其实就是帮他们修一修椅子,其他大件不可能5年就坏了的。”

这时候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会胡乱使用。

勤俭节约深入人心。

晚上,

95号院一群人在前院乘凉。

因为李铭在家,前中后院都有人聚了过来。

吴名扇着大蒲扇,“多云了一天,愣是没有下雨,今年会不会又干旱?”

李俊义同样是一把大蒲扇,“应该不会吧?去年的降雨就那么少,不至于年年都干旱。”

董大爷也不懂了,“咱们京城的下雨,时多时少,真是难以琢磨。”

京城多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大约600多一点,少的时候242毫米,多的时候1406毫米。

去年65年261毫米,之前一年是817毫米,年跟年非常不一样。

月跟月的变化也很大,一年里有80%的降雨是在7月、8月,这两月没下雨就得干旱。

这两月一直下的话,那就是洪涝灾害。

主打的就是一个变化无常。

吴名随口道:“节约用水的宣传已经进我们轧钢厂了,估计是上头怕今年的降水不足。”

中院的袁万顺接话道:“我们酱油厂也在宣传节约用水。”

李俊义附和道:“我们单位也一样。”

阎埠贵没出声,进入7月,阎埠贵的小学算是暂停了各项事务,本来就是暑假时间。

拉锯时期,也可以说是暂时的低谷,压不了张海洋这类人多久,正准备着爆发。

几十年后,一些失败者认为,这些人明明是主动动手的人,事情结束后,却以受害者自居,往自己脸上贴金。

很多不是他们做的事,这些人都往他们头上扣,还是有些很不服气。

其实也很正常,趁火打劫、乘人之危、尔虞我诈这些成语能流传千年本身就说明人心难测。

谁是谁的人?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不是?谁又能说得清?

李铭现在名义上掌控轧钢厂保卫科,但是几十个人各有心思,真正的心腹没两个。

职工楼工地一样,李铭可以一言堂说了算,但是通过上次加班的事情,可以清楚的知道,手下人的心思其实跟他完全不一样。

执行起他的计划就会有手下人自己的个人理解。

“昨天我在工地跟他们谈心的时候,听说了个事,有个工人一天才用了两斤水。”

李俊义不太相信,“不能吧?这么热的天,在你那工地干活,喝水应该都不止两斤!”

“没算喝水、喝汤,这些吃进肚子里的。单单算生活用水,只用了两斤。我找到他给他做了工作,该用还是得用,那么点水个人卫生都搞不定,过犹不及。”

袁万顺嘿嘿笑道:“天气炎热,个人卫生要搞好,不然生了病,消耗的水更多,的钱也更多。”

董大爷点点头,“这人节约是有点过头。”

阎埠贵提醒道:“最近咱们院的用水量大了很多。”

吴名对此毫不在意,“大热天的不清洗干净点,等下就长痱子了。工厂搞生产节约出来的水可以让全城的人洗好几次澡,不差那么一丁点。”

刘海中也不在意,也看不上阎埠贵的那些小算计,“那个引水渠建好了,京城不会缺水的。最近这些日子是因为乡下要大量用水,所以才比较紧张。”

“可能就是为了优先保证农业用水,咱们城里才搞节约用水。”阎解成猜对了事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