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515.第513章 拦不住了

515.第513章 拦不住了(1 / 2)

秦淮茹笑道:“我没时间做这些呢。我也就进来待一会儿,等会还得去四合院院里给他洗床单。”

娄晓娥鼓动道:“秦姐你想要什么样的?我有时间,我先帮你建起来,最后装修的时候,你再自己改改,那样不了多少时间。”

秦淮茹眼神都亮了些,颇为意动,单独一座房子不说其他的,也更合适存放她的私人物品。

李铭适时的劝说道:“你也不一定要建在这里。海、竹林、桃园、热水池子,还有还多地方可以建。或者就在居住平台那边起个小房子。”

秦淮茹笑着应下,“那我也建一座。”

“我的建在桃园那边吧?我以后还可以跟晓娥互相串门。”

娄晓娥笑嘻嘻道:“坐在桃林里赏桃也是很美的一件事。”

李铭补充道:“那我还得给你们弄自行车。有了自行车,你们两串门才不用走上半个多小时。”

娄晓娥还有更多想法,“电唱机那些也给秦姐配上。”

“没问题。你们两列个清单出来,我去找人要那些票证。”

说起这个事,娄晓娥跟秦淮茹都很有兴致,两人去旁边商量了,好似要布置她们自己的新房一样。

李铭没有参与她们两的讨论,管太多纯属自找苦吃。

早上他跟娄晓娥画了小木屋的草图,他要先切割好木材才能开始动工。

说是小木屋,其实工程量一点都不小,不管榫卯还是钉子,都是个麻烦事,就这还是因为他有大量的好木材。

今天早上,他都有点后悔答应建小木屋了,他感觉比砌砖建房还更麻烦。

娄晓娥很想要亲手建小木屋,他肯定不能打击她,大不了慢慢建。

还是秦淮茹的简单,她打算建的是李铭那种南方小别墅。

钢筋、水泥、红砖,他都不会缺,容易得很。

他估计秦淮茹的桃园小别墅建好了,娄晓娥的绿洲小木屋可能还没建成。

秦淮茹进来、出去,李铭三人忙忙碌碌的一个周日就这样过去了。

今天。

外面的世界,同样是很精采的一天。

9月17日开始的座谈会,今天继续开,一直开到20号。

但凡连续搞几天的座谈会,那肯定是有大事。

9月23到9月28日,更是一个转折。

很多之前‘基本如此’的临时筹委会都搞不下去了,不断的改换名头。

‘基本如此’的张海洋、罗芸哥哥这一伙人已经开始显露颓势。

相应的,‘理应如此’的阎解放那伙人开始越来越壮大。

这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

红星轧钢厂职工楼工地的变动同样也不小。

李铭辞掉了工程建设小组的组长。

邱副组长由于知道的消息早,运作成功升为了组长,还特意到95号院找李铭表示感谢。

职工楼工地的小魏调到了保卫科,负责的还是宣传工作。

9月29日,星期四。

保卫科楼下。

一群保卫人员围观小魏出黑板报。

最近全国都在学习‘32111钻井队’的先进事迹。

保卫科的宣传工作自然不能落下。

“小魏,你画的真好,把那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都画出来了。”

“比厂里宣传科的人画的好多了。”

“宣传科的人画的没有这种前仆后继的气势。”

“今天要是有打架的人,让他们到这里来念检查,把他们的脑子清洗清洗。”

32111钻井队的事迹很感人。

李铭在大前天看到先进事迹的时候,眼睛都湿润了,对他的触动不小。

之前他认为已经为大家做了不少事情,有些许骄傲之情。

看了人家的抉择,他自愧不如。

3个月前,6月22日凌晨1时,合江与江津交界处。

32111钻井队正在进行投产前最后一项工作,当关井测压,准备放喷测试时,由于气井压力急骤上升,井口出气的一根无缝钢管突然胀破,“砰”的一声爆炸。

高达170多个大气压的天然气流卷起岩石、泥土,所过之处皆被破坏,也冲破了钻台底下的防爆灯泡,熊熊大火顿时腾空而起,形成宽50多米、高30多米的一片火海。

井口、柴油机房霎时被烈火吞没,40多米高的钢铁井架5分钟之内便被烧倒,柴油机被熔成铁砣,数十米外的山坡岩石被烧红,周围树木化为木炭,20里外都能听见爆炸声,40里外也可见熊熊火光,整个天然气田面临着被毁灭的危险。

现场的职工一个个冲入火海,向火口跑去。

这种情况冲进火场,最少也是严重烧伤,但是人家就是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

张永庆、王平、罗华太、吴仲启、王祖民、邓木全等6人牺牲,另有21人烧伤。

不是一个两个人,是一大群人这样做。

32111钻井队先后在京城体育馆等地方做报告,有几十万人听了报告。

这两天,李铭上班都积极了不少。

有这样的大环境,模范不断涌现出来也就不足为奇。

他让人在保卫科小楼边立了一块小黑板,安排小魏模仿名作,画一些宣传图,让宣传的文字更形象生动。

从围观的保卫干事的反应来看,效果还不错。

李铭自己不在保卫科这里,有采购员身份的他在第三食堂看人包饺子。

今天是中秋节。

因为马上要国庆了,除了蔬菜,京城的各类物资供应相比9月初还更充足,从各省调集的物资正通过火车源源不断的运来。

但是京城的各个工厂想额外发物资给职工过个好节,还是比较困难。

外地来参观的人每天新增10多万,鸡、鸭、鱼、肉这些东西只能保证紧张的供应,没有富余的可能。

鸡、鸭、鱼、肉,轧钢厂采购二科、三科为此想尽了办法也没能如愿。

过节不发点东西又不合适,新上来的李主任本来就很重视后勤工作。

最后,李铭提了个建议,干脆包饺子,分肉分不了多少,分饺子的话就可以分不少。

厂里同意了这个方案。

因为面粉这样的物资调集方便,京城现在不缺面粉这些主粮。

而且,此时的京城,主食浪费现象十分普遍还非常严重。

给外来参观人员的食物供应点,每天扔掉的馒头、窝头都是一大桶一大桶的装得满满的。

比如11月2日市粮食局报告,朝阳的某大楼,收集吃不了和扔掉的干馒头9600多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